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曾子开

标题包含
寄曾子开
白发波波尚问津,可嗟志业在经纶。 十年于此才三见,四海如公复几人。 虎穴功名劳唾掌,醉乡风月且藏身。 平安欲问无来使,何处荒山野水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头白发的我还在探寻真理,令人惋惜的是我的志愿和事业都在治理国家和社会。 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我才见过您三次,如同您这样的人才四海又有几个呢? 即便功成名就我也感到徒劳无益,不如在这个乡村的山水之间喝酒赏月,安享晚年。 我想了解你的近况,但没有消息传来,你在哪里呢?是否在某处荒山或野水的旁边过着平安的生活呢?
去完善
释义
1. 波波: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 2. 问津:询问消息。这里指向他人了解世事。 3. 可嗟:令人叹息。 4. 志业: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5. 经纶:治理国家大事。这里借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6. 三见:表示次数很少。 7.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8. 如公:像你这样的贤人。 9. 虎穴功名:形容功成名就的境地。这里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成功。 10. 唾掌: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 11. 醉乡风月:指在乡村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美好时光。 12. 藏身:隐遁,避世。 13. 平安:指问候对方是否平安。 14. 来使:前来传递消息的人。 15. 荒山野水滨:指偏远的乡村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白发苍苍的诗人形象开篇,表现了他的执着追求与壮志雄心。“白发波波尚问津”是说诗人虽已年迈仍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接着的“可嗟志业在经纶”则暗示他虽胸怀大志,却未能施展抱负,事业不顺。颔联通过回忆过去十年间的相见次数之少,以及赞扬友人的品格和才能,传达出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彼此的思念之情。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困境:一边渴望建功立业,一边在风月和美酒中寻找慰藉,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尾联以无法得知友人平安信息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切,以及自己身处逆境时的孤寂与哀愁。整体来看,本诗通过对诗人人际关系、生活境遇和精神追求的深入剖析,展示了诗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理想的热切追求,抒发了人生的惆怅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曾子开》是宋代诗人鲍慎由所作。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鲍慎由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年轻时便才华横溢,以博学著称,然而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直到晚年才得到朝廷的赏识,出任官职。他的遭遇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的治理,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在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同时,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严重。鲍慎由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在《寄曾子开》一诗中表达了这种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