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志
只因生在胡元世,岂将褴褛换罗衣。
壮图落落还中止,高蹈悠悠且遁肥。
松竹森然真有味,衣冠整饬不须题。
优游但效商山客,云谷丛生薤露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只因为出生在元朝那个时代,又怎么会舍得用破旧的衣裳换取华美的衣服呢?
豪情壮志未曾完全实现就不得不停止,高尚的行为和崇高的理想也无奈地逐渐淡去。
生活之中,那一丛丛苍松翠竹充满了自然的趣味;而衣着整洁、行事端正是无需他人品评的。
闲暇之时,不妨效仿那些商山四皓,在云雾萦绕的山谷之间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身边只有稀疏的薤露相伴。
去完善
释义
《述志》:作者是元朝诗人方凤,表达了其在元朝统治下对世事的无奈和自身理想的追求。
1. 只因生在胡元世:“胡”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这里指元朝;“元世”指元朝时期。这句意思是只因生在元朝这个混乱的时代。
2. 岂将褴褛换罗衣:“褴褛”指破旧的衣服,比喻贫寒出身;“罗衣”指丝绸做的华贵衣服,象征富贵地位。这句意思是难道要用贫贱去换取荣华富贵吗?表达了不愿妥协的精神。
3. 壮图落落还中止:“壮图”指远大的抱负;“中止”指中途停止。这句意思是有远大抱负的人往往历经挫折,无法实现理想。
4. 高蹈悠悠且遁肥:“高蹈”指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遁肥”指归隐山野过悠闲的生活。这句意思是与其追求功名不如远离尘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
5. 松竹森然真有味:“松竹”代表坚韧的品质和高洁的情操;“森然”形容繁茂的样子。这句意思是松树和竹子生长得茂盛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自身的品格。
6. 衣冠整饬不须题:“衣冠”指仪表、风度;“整饬”指整洁、端正;“不须题”表示不需要特别强调。这句意思是只要仪表端正、风度翩翩,就不需要过多强调。
7. 优游但效商山客:“优游”指生活安逸;“商山客”指商山四皓,即秦朝末年四个隐居在商山的老人,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隐士形象。这句意思是只要过上安逸的生活,就像商山四皓一样,不问世事。
8. 云谷丛生薤露稀:“云谷”指云雾缭绕的山谷;“薤露”指薤菜上的露水,象征短暂的生命。这句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山谷中,薤菜的露水逐渐消失,寓意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去完善
赏析
《述志》一诗,作者通过言志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因生在胡元世”,这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战乱和生活困苦,他选择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坚定地表示:“岂将褴褛换罗衣。”表达了诗人坚守道德原则和志向的决心。
“壮图落落还中止,高蹈悠悠且遁肥。”这句意味深长,揭示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诗人选择退而独善其身,过上闲适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态度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松竹森然真有味,衣冠整饬不须题。”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尽管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诗人仍然能够找到乐趣,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并通过严谨自律的生活方式践行自己的信念。
“优游但效商山客,云谷丛生薤露稀。”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生活态度。他希望效仿古代的隐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清静悠闲的生活,即使短暂的人生面临死亡威胁,也不改初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述志》是南宋诗人方凤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76年,正值南宋灭亡之际,蒙古军队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朝廷灭亡。这一时期,华夏大地战火连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凤,字矫然,号翠屏山人,淳安(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以诗名显于世。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施展。
当时,元朝军队南下攻宋,中原地区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方凤忧国忧民,希望能有所作为,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然而,现实却让他深感无奈。在南宋朝廷岌岌可危之时,他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投身军旅,报效国家。这种壮志未酬的遗憾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凤创作了这首《述志》。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他以豪放的诗风,展现了悲壮的英雄情怀,使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