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其三
山田风雨好,终岁有馀粮。削筫分厨水,疏林接日光。岭猿偷树果,松子落绳床。粥饭随时节,余心自不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田风雨时,年尾满粮仓。分离竹枝水,阳光透疏林。岭南猿猴食果实,松子洒落在床上。饮食应季味,内心悠哉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田:山间的田地,此处指代作者的居住环境。
2. 终岁:一整年。
3. 余粮:多余的粮食。
4. 削畟:指砍削木柴,农耕时期,人们用木柴做饭。
5. 分厨水:将厨房中的水分开使用,意味着节约用水。
6. 疏林:稀疏的树林。
7. 接日光:接受阳光的照射。
8. 岭猿:山中的猿猴。
9. 偷树果:偷吃树上的果实。
10. 松子:松树结出的果实。
11. 绳床:简陋的床铺。
12. 粥饭随时节:按照时节安排饮食。
13. 余心:作者的心绪。
去完善
赏析
《山居 其三》描绘了诗人何绛在山林之间的宁静生活。首联“山田风雨好,终岁有馀粮”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赞美和满足。在这里,风调雨顺的山田为诗人带来了丰饶的收获。颔联“削投资建议分厨水,疏林接日光”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用溪水做饭,阳光穿过稀疏的树林洒在他的生活中。颈联“岭猿偷树果,松子落绳床”则以生动有趣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动物与人和谐共处的景象,充满诗意。尾联“粥饭随时节,余心自不忙”则展示了诗人内心宁静的心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谐的生物关系以及诗人的悠然自得展现了一幅静谧美丽的山居图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 其三》是何绛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一首古诗。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曾一度陷入困境。然而,他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心境和态度,以诗为友,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看法。
这个时代,正值明清更迭之际,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何绛作为一个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始终保持一颗坚韧的心,用自己的诗歌作品,传递出对人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