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木桥
盈盈水一方,携手上河梁。荷叶齐人半,月光随板长。隐同疏磬过,若共逝川忙。叹息如斯水,令余心事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一方水域,你我手牵手走在河边的桥粱上。荷叶几乎与岸边的人一样高,月光随着石板路渐渐变长。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稀疏的磬声,仿佛在跟随流水匆匆前行。对着这样的河流,我不禁叹息,它让我心中的忧伤无法释怀。
去完善
释义
1. 尺木桥:指桥上木板排列整齐,如同刻度一样;古人有言“咫尺之木,必为乔”。
2. 盈盈:充满的样子。
3. 一方:一个角落。
4. 上河梁:登上桥梁,古人在送别时会登桥送行。
5. 齐人半:与荷叶片高度相同,即荷花高约一人一半的高度。
6. 若共逝川忙:好像与河流一起忙碌流动,喻人生岁月匆匆流逝。
7. 叹息如斯水:哀叹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无法停留。
8. 心事伤:内心因离别等事感到悲伤。
去完善
赏析
《尺木桥》这首诗歌以一幅画面开篇,描写了诗人在月色中与心爱的人一同携手走上河梁的场景。荷花开得正好,荷叶半齐着人头,月光随着木板的长度洒落。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好像在和奔流的河水一同忙碌。最后两句,诗人叹息这美丽的景色,却也让他的心绪愈发伤感。整首诗歌描绘出了一种寂静、宁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尺木桥》是何绛在明朝成化年间创作的,是他在游历西湖时所题的诗句。
在这个时间段内,何绛是江南地区的一个才子,他的才华横溢,不仅书法出众,诗画也独树一帜,颇受当地文人雅士的推崇。然而,由于他天性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作乐,不善于逢迎权贵,因此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明朝成化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成为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投身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推动了诗歌、书画等各领域的繁荣发展。
何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游历了江南各地,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山水风光,结交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在游历西湖时,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尺木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