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洛阳城
胡兵一动朔方尘,不使銮舆此重巡。
清洛但流呜咽水,上阳深锁寂寥春。
云收少室初晴雨,柳拂中桥晚渡津。
欲问升平无故老,凤楼回首落花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胡人军队的移动惊动了北方的土地,使得皇帝的车队不能再来到这里巡视。清澈的洛水在低声哭泣,而上阳的宫殿却深深的关闭着,好像春天的寂静。云彩聚集在少室山,好像刚刚下过一场雨,而柳树轻轻拂过中桥和晚渡津。想要询问升平的景象和平静的老者,只能回头看着凤楼的落花无数。
去完善
释义
1. 胡兵:指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此处可能指匈奴或其他北方民族。
2. 朔方:指北方。
3. 銮舆:皇帝乘坐的车驾。
4. 清洛:即洛水,古水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5. 上阳:古代宫殿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6. 少室:山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为嵩山的一部分。
7. 中桥:古代洛阳的跨洛水桥梁,具体位置不详。
8. 津:渡口。
9. 升平:太平盛世。
10. 故老:有经验的老人或年长者。
11. 凤楼:华丽的高楼,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宫。
去完善
赏析
《故洛阳城》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城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虑。
首联“胡兵一动朔方尘,不使銮舆此重巡”,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皇家的关切。诗人提到胡兵的侵扰,暗示了国家边疆的不安定,同时也暗含了对皇帝的关切之情。
颔联“清洛但流呜咽水,上阳深锁寂寥春”,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诗人描述了洛阳城内的河流、宫殿,以及春天的寂寥景象,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让诗人感到无尽的哀伤。
颈联“云收少室初晴雨,柳拂中桥晚渡津”,描绘了洛阳城的美好景色,同时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提到了山间的云雾、柳树、渡口等景象,这些都是洛阳城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欲问升平无故老,凤楼回首落花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诗人想要询问那些升平的景象何时能够重现,却又无法得到答案。他站在凤楼上,回顾过去的历史,感叹岁月的流逝,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战争的忧虑、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