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危楼:高楼。这里指作者所在的楼上。
2. 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之上,古人常在此处送别亲友,因此又称"离别桥"或"销魂桥"。
3. 一何频:多么频繁。一何,多么。
4. 无情树:比喻没有感情的东西,这里指柳树。
5. 不解:不了解。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柳”为题,描绘出柳树的高大与婀娜,同时透露出情感的象征性意义。首句通过“高拂危楼低拂尘”展现柳树的茂盛和生命力,意指其拔地而起的高度,而次句的“灞桥攀折一何频”则借用了古人折柳送别的故事,象征着离别的不舍和留恋。诗人把“柳”描绘为无情的树木,无法理解人们的悲欢离合,形象地传达了人们在别离时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是唐朝诗人裴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00年左右,处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诗人裴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然而,他的命运多舛,仕途不顺,曾屡试不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裴说以柳树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裴说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柳树的婀娜多姿。同时,他以柳树喻己,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未来命运的期许。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风格,成为唐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