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鹭鸶

标题包含
鹭鸶
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却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 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会共鹓同侣,翱翔应可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江水清澈而浅浅的时候,鱼儿游动频繁并且互相窥视。尽管它们分明的天性使它们在秋天的江河之中得到更多的食物和养分,但可惜的是这在冬天即将来临之前反而成了延缓它们获得生存的障碍。 鲜艳的日光浴伴随着红色的落日余晖,栖息在青翠的芦竹上,更显得鸟儿的孤独和高洁。与凤凰一样的同伴在一起,希望能有展翅高飞的那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裴说:唐朝诗人。 2. 秋江:秋天的江水。 3. 清浅:清澈而水位低。 4. 鱼过:游过的鱼儿。 5. 频窥:频繁地探视。 6. 却为:却因为。 7. 分明:清晰明确。 8. 极:程度极点。 9. 翻成:反而变成。 10. 所得:所获得的。 11. 迟:缓慢,这里指时间上的延迟。 12. 浴偎:沐浴并依偎。 13. 红日色:红色的阳光。 14. 栖压:栖息且压在。 15. 碧芦枝:绿色的芦苇枝条。 16. 会共:将会共同。 17. 鹓同侣:凤凰一类的同伴。
去完善
赏析
《鹭鸶》是唐朝诗人裴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边鹭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同情和期待。诗中通过对鹭鸶生活习性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其优雅、独立和高尚的品质。 首联“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描绘了秋天的江水清澈而浅显,鹭鸶为了捕捉游鱼时常俯视水中的情景。通过这一画面,我们仿佛能看到鹭鸶的机敏和矫健的身姿。 颔联“却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则体现了鹭鸶性格的另一面:谨慎而执着。尽管鹭鸶非常警觉,能够在水中观察到细微的动静,但它们过于追求完美,有时反而会错失捕鱼的良机。这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少困境可能源于过分苛求。 颈联“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通过描绘鹭鸶沐浴在阳光下的身影以及栖息于碧绿芦苇丛中的姿态,展现出其宁静、闲适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这份宁静的背后,我们也感受到它孤寂的身影和无法言喻的渴望。 尾联“会共鹓同侣,翱翔应可期”则以鹭鸶与鹓为伴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美好生活的期许。作者认为,只要与高贵的同伴并肩同行,鹭鸶一定能翱翔在天空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正是对生活中追求的肯定,也是对勇敢前行者的鼓励。 总之,《鹭鸶》这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鹭鸶矫健、警惕、高雅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鹭鸶美好生活的期望。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鹭鸶》是唐朝诗人裴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山水之间发现鹭鸶的情景。据史载,裴说是唐代诗人,约生活在公元714-745年之间,他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曾任彭泽令等职,但一生并未达官显贵,所以在诗作中常常流露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情绪。 在公元8世纪初,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稳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发展完善,士人阶层地位日益凸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雅士们普遍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而鹭鸶这种在自然山水间悠然自得的形象,正是诗人们用以寄托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的一种象征。 裴说在他的这首《鹭鸶》中,通过对鹭鸶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他的闲适心情和热爱自然的情怀。他看到鹭鸶在水边悠然自得地觅食、展翅飞翔的情景,深感自己的生活境遇与鹭鸶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值一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这首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