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旅中作

标题包含
旅中作
妄动远抛山,其如馁与寒。投人言去易,开口说贫难。 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时明未忍别,犹待计穷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率行动远离了山林,就像饥饿和寒冷袭来。找人借钱容易,但张口诉说贫困却很难。 水乡中云朵飘过千百次,湘江边竹子矗立一根竿。尽管天色已亮,仍舍不得别离,还想等待计划实施的结果再看。
去完善
释义
1. 妄动:任意举动或行为。这里指远离家乡外出谋生。 2. 馁:饥饿。 3. 抛山:离开家乡。 4. 投人言去易:向他人求助离乡容易。 5. 开口说贫难:向别人说起自己的贫穷处境很困难。 6. 泽国:江河湖海等水域广泛的地方,这里指江南水乡。 7. 云千片:形容水气蒸腾的景象。 8.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 9. 竹一竿:竹子作为一种柔韧而坚韧的植物,代表韧性。这里是诗人以湘江之竹自喻,表示他有坚定的意志面对生活困境。 10. 时明:暂时的光明,这里指暂时的好生活。 11. 计穷看:查看自己是否走投无路。
去完善
赏析
《旅中作》是唐代诗人裴说创作的一首描绘旅愁的诗。诗人以自己在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首联“妄动远抛山,其如馁与寒”,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远离家乡、亲人的情景。“妄动”表示诗人被迫离家,而非自愿;“馁与寒”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饥寒交迫的困境。这两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身处逆境的辛酸。 颔联“投人言去易,开口说贫难”,揭示了诗人遭遇的社会现实。诗人想要找到落脚之处,但四处碰壁,难以启齿谈论自己的贫困。这里“去易”与“贫难”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情淡薄。 颈联“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泽国云千片”形象地描绘了水乡泽国的景象,给人以静谧、美好的感觉;而“湘江竹一竿”则以湘江边的翠竹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两句诗使得全诗在感慨现实的艰辛之余,也流露出一股淡淡的乡愁。 尾联“时明未忍别,犹待计穷看”,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抱有希望和期待。这里的“时明”意味着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而“计穷看”则表示诗人准备在走投无路之际再作打算。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得全诗在深沉的哀愁之中透露出一丝坚韧和不屈。 总之,《旅中作》通过对诗人漂泊生活中的遭遇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旅途画卷。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浓厚的现实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中作》是唐代诗人裴说的作品,创作于唐朝晚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裴说在当时是一个失意的知识分子,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他的生活困苦,常常奔波于各地。在旅途中,他看到了许多民生疾苦的现象,深感痛心。于是,他以诗文为载体,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出来,形成了这首《旅中作》。 诗中,裴说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借用“故乡篱下菊”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和感慨。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