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乱中偷路入故乡

标题包含
乱中偷路入故乡
愁看贼火起诸烽,偷得余程怅望中。 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愁地看着贼军烽火升起,趁着闲暇时间惆怅地眺望远方。整个国家有一半已经化为战争的灰烬,几座城市都成为了空空如也的古老城堡。
去完善
释义
1. 贼火:比喻战争或混乱的局面。这里指叛军引发的战火。 2. 诸烽:烽火台。这里代指烽火。 3. 余程:剩余的行程。这里指诗人在战乱中回到家乡的一段路程。 4. 怅望:失意地眺望。这里表示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5. 一国: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国度。 6. 亡国烬:指国家灭亡后的残骸。这里指被叛军攻占的城市和国家。 7. 数城:指几个城市。这里指诗人沿途所见的多个城市。 8. 古城空:指古老的城市在战争中变得荒凉和空旷。这里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对家园的破坏。
去完善
赏析
《乱中偷路入故乡》这首诗歌是唐朝诗人裴说所作,诗人在安史之乱时期身陷战地,眼见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情景,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战乱景象的悲痛之情和家国破败的哀痛之情。 首句“愁看贼火起诸烽”,描绘了诗人忧愁地看着敌军烽火熊熊燃烧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家乡被战火侵蚀的担忧。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气氛和诗人悲伤的心情。 第二句“偷得余程怅望中”,表达了诗人小心翼翼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惆怅的情感。诗人用“偷得”来形容这段旅程,表现出战争环境下回家路上的艰难与不安。同时,诗人通过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三、四句“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描述了国家的一半已经成为废墟,许多城市都变成了荒凉的空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亡、城市破败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战争灾难的深深谴责。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怒和对家国的忧虑。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幅悲惨的战争画卷,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与家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乱中偷路入故乡》是唐代诗人裴说的作品。裴说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成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之交,即公元850年左右。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裴说的人生经历也十分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为政治斗争而遭到排挤,被迫离开官场。此后,他游走于各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背景下,裴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在战乱年代,回到家乡成了一种奢望。诗人通过“乱中偷路”这一形象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持寻找回家之路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