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鹦鹉
常贵西山鸟,衔恩在玉堂。语传明主意,衣拂美人香。
缓步寻珠网,高飞上画梁。长安频道乐,何日从君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常常羡慕西山的鸟儿,它们受到皇恩庇护。它们的言语能传达圣上的旨意,它们的羽毛沾染着美人的芳香。缓慢地行走在小珠编织的网上,高飞在大梁绘画的天空中。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不知哪一天能够侍奉君王左右。
去完善
释义
1. 常贵:长久地保持尊贵地位或身份。
2. 西山:这里可能指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岳华山。
3. 衔恩:领受恩情。
4. 玉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指唐玄宗时的宫廷。
5. 明主:贤明的君主,这里可能指唐玄宗。
6. 语传:传达言语。
7. 拂:轻轻擦过,使……生香。
8. 美人:尊称他人之女,这里可能指杨贵妃。
9. 缓步:慢慢地走。
10. 珠网:可能指宫殿中的装饰用的珍珠编织成的网状物。
11. 高飞上画梁:形容鹦鹉在宫殿中飞行。
12. 长安:唐代国都,今陕西省西安市。
13. 频道:频繁地享受音乐。
14. 从:侍奉,亲近。
去完善
赏析
《咏鹦鹉》是唐代诗人裴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鹦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和朝廷的忠诚之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常贵西山鸟,衔恩在玉堂”中,诗人以鹦鹉自比,表达了自己作为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感激之情。鹦鹉因为能学人言而被人们珍视,诗人以此比喻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始终心怀感恩地侍奉君主。
颔联“语传明主意,衣拂美人香”描绘了鹦鹉在宫廷中的生活情景。它善于传达君主的旨意,身上还沾染了美人的香气。这里既表现了鹦鹉与君主的亲密互动,也暗示了诗人渴望得到君主赏识的愿望。
颈联“缓步寻珠网,高飞上画梁”则展示了鹦鹉的生活习性:它在宫中悠哉游哉地寻找食物,展翅高飞于雕梁画栋之间。这里既有对鹦鹉自由生活的赞美,也有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尾联“长安频道乐,何日从君王”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和对宫廷生活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君主身边的得力助手,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前程的热切期盼。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鹦鹉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的忠诚、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鹦鹉的特性,更抒发了诗人的情怀,使读者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鹦鹉》是唐朝诗人裴说的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
在唐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困难,知识分子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地理考察和搜集资料。裴说以咏物抒怀的诗歌见长,他的笔下有许多描绘动物的诗篇。这首诗借鹦鹉抒发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表现出对生活艰辛、官运失意的叹惋。
在唐代,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是当时许多士人的梦想。然而,裴说虽然才学出众,但在科举路上却屡遭挫折,未曾考取功名。他时常感叹命运不济,于是将自己的遭遇投射到这只被囚禁的鹦鹉身上,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