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洞庭湖

标题包含
过洞庭湖
浪高风力大,挂席亦言迟。及到堪忧处,争如未济时。 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浪很大,扬帆也显得困难重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还没有完成任何事。 大海中的鱼和龙难以预测,雷雨天气让人充满疑虑。在这无法依靠的时刻,我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寄托我的情感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南岸,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2. 挂席:指乘船出行。 3. 言迟:言语迟缓,意指行船速度慢。 4. 及到堪忧处:担忧之处,指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 5. 未济时:未达到目的地的时候。 6. 侵莫测:无法预测或揣测。 7. 动须疑:需要时刻警惕或怀疑。 8. 情无赖:情感无所依托。 9. 何门:哪里。 10. 寄所思:寄托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波涛汹涌、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首联“浪高风力大,挂席亦言迟”,描述了洞庭湖的风力之大和波浪之高,即使挂起船帆也无法迅速前行,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无助。 颔联“及到堪忧处,争如未济时”,意味着当诗人抵达令人担忧的地方时,如同未达目的地的迷茫状态,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人生道路的困惑。 颈联“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测。 尾联“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表明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无法安定,无法找到寄托思绪的途径,表现出了诗人在困难中的彷徨与无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洞庭湖》是唐代诗人裴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根据史书记载和裴说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他离开京城长安、游历江南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裴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在朝廷担任官职,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更加珍视自然界的美好。在游历江南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感慨万分,于是创作了这首《过洞庭湖》。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唐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宦官、权臣争权夺利,导致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裴说选择离开京城,漫游江南,寻求心灵的慰藉。他的这首《过洞庭湖》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