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
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
色静云归早,光寒鹤睡迟。
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疎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年中月亮盈亏数次,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在窗前驻足欣赏。
幸运的是,月光并没有偏向任何地方,但它仍然会有暗淡的时候。
云彩在月亮宁静的光芒下沉静地回归,白鹤在寒冷的月光下沉沉睡去。
这样的美景让我们陶醉其中,难以忘怀。此时月光洒在稀疏的篱笆上,显得格外明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裴说:唐朝人,出身贫寒,屡试不第,晚年才考中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吏。
2. 一岁:一年。
3. 盈亏:指月亮的圆缺。
4. 当轩:在窗户前。
5. 重此期:重视这个时刻。
6. 偏照:指月亮只照亮某处。
7. 不明时:指月亮不是很明亮的时候。
8. 色静:颜色平静。
9. 云归:云朵飘回。
10. 光寒:月光寒冷。
11. 鹤睡迟:指鹤睡觉的时间很长。
12. 疏篱:稀疏的篱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中秋月》描绘了中秋月色之美,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观察与体验,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及社会的深深感慨。
首联“一岁几盈亏,当轩重此期”,诗人指出月亮在一年的过程中会有几次盈亏的变化,而中秋则是观赏明月最佳的时期。这里的“盈亏”,既是月亮的物理现象,也寓意着人生的起起落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感慨。
颔联“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这一联较为难解。有人理解为:幸运的是月亮没有偏向某一处,所以才有不照亮的地方;也有人理解为:幸运的是月亮不偏照,这样才会有不明亮的时候。两种理解都有其道理,但个人更倾向于前者,因为这样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月光公正无私的赞美,同时亦隐含了对社会中某些不公平现象的批判。
颈联“色静云归早,光寒鹤睡迟”,描述了中秋夜的景色。“色静云归早”描绘出天空中的云朵早早地就飘散了,凸显了中秋夜色的静谧安详。“光寒鹤睡迟”则通过鹤的睡眠延迟来反衬月光之冷,进一步表现了中秋夜晚的寒冷与宁静。
尾联“相看吟未足,皎皎下疏篱”,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感叹不已,于是吟咏诗歌以表达心情,却因月色的美丽无法完全用诗歌来表达。这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中秋明月的赞美之情,又流露出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敬畏。
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诗人通过观察中秋月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裴说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当时,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战争和混乱的局面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裴说正面临着人生的低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自己的才华产生了怀疑,也对现实社会感到不满。然而,尽管生活艰辛,裴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诗明志,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裴说的创作密切相关。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但在天宝年间,由于政治腐败、军事扩张等原因,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这场战乱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进程,也使许多文人墨客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裴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中秋节赏月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