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即事
僻居门巷静,竟日坐阶墀。鹊喜虽传信,蛩吟不见诗。
笋抽通旧竹,梅落立闲枝。此际无尘挠,僧来称所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喧嚣的街头巷尾,我一整天都坐在台阶上。喜鹊欢快地传递着喜讯,而蝈蝈却在低吟着诗人未见的诗句。春笋穿透了古老的竹林,梅花飘落在了空闲的枝头。此时没有世俗的烦恼,有僧人来访也是恰如其分。
去完善
释义
1. 僻居:指住在偏僻的居所。
2. 门巷:巷子或小巷。
3. 竟日:整天。
4. 阶墀:台阶。
5. 鹊喜:喜鹊的出现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预兆。
6. 蛩吟:蟋蟀的鸣叫声。
7. 笋抽:竹笋生长。
8. 通旧竹:连接老的竹子。
9. 梅落:梅花凋谢。
10. 闲枝:闲置的树枝。
11. 无尘挠:没有世俗的烦恼。
12. 僧来:僧人来访。
13. 称所宜:表示适宜、适合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夏日即事》是唐代诗人裴说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夏日闲居的生活场景和心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联“僻居门巷静,竟日坐阶墀”描述了诗人在幽静的门巷中隐居,整日坐在台阶上度过时光。表现了诗人恬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颔联“鹊喜虽传信,蛩吟不见诗”通过对喜鹊报喜和蟋蟀鸣叫的描写,反映出诗人虽然处于幽静的居所,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诗歌的热爱。
颈联“笋抽通旧竹,梅落立闲枝”生动地描绘了竹笋破土而出,穿过旧竹生长的景象,以及梅花凋落后在空闲枝头傲然挺立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寓含着诗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崇高的品质。
尾联“此际无尘挠,僧来称所宜”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无尘世纷扰,一片宁静。当僧人来访时,彼此谈论佛法,共享清幽。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总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以恬淡的心情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夏日田园画卷,展现了其高雅脱俗的品格和感悟人生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即事这首诗是五代时期诗人裴说所创作的。裴说是一位仕宦不达的文人,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投身军旅,成为了一名将领。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亲眼目睹了战乱的残酷和社会的凋敝。
在五代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混乱的时期。各地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裴说深感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从而产生了对人生、对社会深深的忧虑和感慨。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风貌。
夏日的午后,天气炎热,蝉声鸣叫,让人心情烦躁。然而,在这炎热的日子里,仍有无数的人们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面对这充满苦难的社会现实,裴说不禁发出“为问行人愁多少”的感慨。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时光,把握住生活中的美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