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 其五
玄云拖榆塞,白露涂枫林。
靡靡秋未夕,边马已南侵。
子方从军去,川陆迥且深。
虎兕嗥旷野,猩猱啸高岑。
独见金城外,迎人柳阴阴。
主人敬爱客,秉义如断金。
好将少年行,转作节妇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蓝天映衬着长城,白露装点着枫叶林。
秋天即将结束,战马已经侵袭南方。
你们加入军队,跨越陆地的险阻。
老虎和犀牛在旷野中咆哮,猩猩和猴子在高崖上嚎叫。
独自看到城堡之外,杨柳成荫。
主人们热情款待客人,坚守道义如同断裂的金石。
请记录下少年的英勇,编成歌颂女子的篇章。
去完善
释义
玄云:比喻天地间的黑暗势力。
榆塞:古长城的关塞,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白露:秋天的露水。
涂:染。
靡靡:缓慢、不振作的样子。
边马:边境的战马。
子方:这里指作者的儿子长儿。
川陆:山川和水路。
迥且深:遥远且深邃。
虎兕:虎和犀牛,泛指猛兽。
嗥:野兽吼叫。
猩猱:猩猩和猕猴,泛指猿猴类动物。
啸:动物的吼声。
高岑:高山峻岭。
金城:金陵的别称,这里指南京。
柳阴阴:形容柳树下的阴影。
断金:意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折断金子一样不可分离。
少年行:描绘少年英勇行为的诗歌。
节妇吟:赞美坚贞妇女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战争场景,以及送长子去征战的情景。首联“玄云拖榆塞,白露涂枫林”描述了秋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象,用云、榆塞、露、枫林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颔联“靡靡秋未夕,边马已南侵”讲述了战争已经开始,边马南侵意味着敌军的入侵。颈联“子方从军去,川陆迥且深”表现了诗人送长子出征的情景,其中“迥且深”形容路途遥远和险峻。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期许和对朋友的敬重,希望儿子能够像那位坚守正义的朋友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儿子能够以坚毅的品质战胜一切艰险,以此表达诗人对儿子深厚的亲情和美好的期望。整首诗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战争的气氛,并通过对儿子和友人的赞美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 其五》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学者吴泳所作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这个时期正处于金国对南宋的压迫之中,而宋金两国的矛盾亦日益尖锐。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吴泳本人亦是历经坎坷。他在南宋朝廷担任要职,但因力主抗金,受到朝廷保守派的排挤,多次被贬谪。然而,吴泳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主张改革,提倡务实的儒家之道。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抗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念。
在这首《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 其五》中,吴泳以送别儿子为契机,借题发挥,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愿望。他既担忧儿子的安危,又寄希望于他能在乱世中成长,为国家尽忠效力。在诗句中,吴泳还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的无奈与哀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