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刘子履见怀小桥竹篱屡入梦寐因寄

标题包含
刘子履见怀小桥竹篱屡入梦寐因寄
寂寞荒郊野水滨,竹篱茅舍旧比邻。 谁知绣斧文章伯,尚念渔蓑潦倒人。 采菊佩萸思共赏,落霞孤鹜兴尤新。 关中小试酂磬侯绩,却掌丝纶侍帝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洪(1920年-2007年),原名李洪烈,字子云,号青莲居士,四川乐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草圣”。 李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李熙垣是清朝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寂静荒芜的野外水边,古老的竹篱茅屋曾是我的邻居。 谁能想到这位才华横溢的文章大家,还会关心曾经贫困潦倒的渔夫呢? 一起采摘菊花佩戴茱萸,分享这份美好;看着落霞和孤独的野鸭,心中的兴致依然不减。 在关中地区初显才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今已手握重要权力,在皇帝身边担任重要的职务。
去完善
释义
1. "刘子履":字面意思是指刘姓的人行路时所穿之物,这里可能指代作者的朋友。 2. "见怀":表达怀念之情。 3. "小桥竹篱":描绘一种乡村的宁静生活场景。 4. "屡入梦寐":多次在梦中出现。 5. "寂寞荒郊":形容人迹罕至的地方。 6. "野水滨":指靠近自然水源的地方。 7. "竹篱茅舍":用竹子做的篱笆和用茅草盖的房子,形容简朴的生活环境。 8. "旧比邻":过去曾一起居住的邻居。 9. "绣斧":形容有才华的人。 10. "文章伯":对文人雅士的美称。 11. "尚念":仍然关心。 12. "渔蓑":捕鱼用的蓑衣,这里用来比喻贫穷的渔夫形象。 13. "潦倒人":失意之人。 14. "采菊佩萸":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描述重阳节赏菊的风俗。 15. "落霞孤鹜":描写夕阳下独自飞翔的水鸟,常用以象征孤独。 16. "兴尤新":兴致更加新鲜。 17. "关中":古地区名,即今陕西省一带。 18. "小试":稍微尝试一下。 19. "酂磬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这里可能是作者的自嘲或者调侃。 20. "却掌丝纶":回到宫中任职。 21. "侍帝宸":侍奉皇帝左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念之情和表达友谊的诗。诗中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刘子履共同度过的小桥竹篱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他们对昔日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绣斧文章伯”来形容刘子履,表达了对他的才学和品行的赞美。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一幅秋景图,通过“采菊佩萸”“落霞孤鹜”等意象,表达了他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最后两句则是对刘子履未来功业的期许,期待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子履见怀小桥竹篱屡入梦寐因寄》是宋代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在这段时间里,李洪的诗歌成就显著,他的作品多以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主题。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频发,国家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李洪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渴望能在农村找到一方净土,远离世俗纷争,过上宁静的生活。因此,他在诗歌中对小桥、竹篱等乡村景物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