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过了元宵景自佳,东风轻拂酒旗斜。
江城可是春先到,已有盈街卖杏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元宵过后景色变得美好,春风轻轻吹动酒旗。江边的城市是否春天已经来临?街头巷尾都已经有人在售卖杏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城: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指代江南地区的水乡城市。
2. 过了元宵: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标志着新年的结束。过了元宵节,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
3. 景自佳:景色自然美好。
4. 东风:春风。
5. 轻拂:轻轻吹拂。
6. 酒旗斜:酒店的幌子随风飘动。
7. 春先到:春天比其它地方来得更早一些。
8. 盈街:整条街上都是。
9. 卖杏花:售卖杏花,暗示春天已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后的春光美景。首句"过了元宵景自佳"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已经感受到美好的景致。紧接着的"东风轻拂酒旗斜"形象地描述了春风轻柔吹拂的场景,暗示着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来临。接下来的两句"江城可是春先到,已有盈街卖杏花",通过描述江城的街头巷尾已经有了售卖杏花的景象,传递出春意盎然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城》是唐代诗人刘克逊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00年至810年之间,此时唐朝已经进入了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刘克逊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他在朝廷担任尚书左丞,但并未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在这个时代,唐朝的国力已经不如前期强大,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虽然刘克逊身处官场,但他对于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江城》这首古诗中,刘克逊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他也借由这首诗传达出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总的来说,《江城》这首古诗展现了刘克逊对生活、对国家和时代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