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夜吟

标题包含
冬夜吟
黑夜天寒愁散玉,东皇海上张仙烛。侯家歌舞按梨园, 石氏宾寮醉金谷。鲁家襜褕暗披水,雪花灯下甘垂翅。 散帙高编折桂枝,披纱密甃青云地。霜白溪松转斜盖, 铜龙唤曙咽声细。八埏蝼蚁厌寒栖,早晚青旗引春帝。 展转城乌啼紫天,曈曚千骑衙楼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陶,字嵩伯,号三峰,唐朝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唐武宗时期(712-846年)。 陈陶是江西鄱阳人,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广交朋友,后来隐居在洪州西山。他曾多次参...查看更多
Zane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寒意袭来,漫天飘洒的玉片般雪花给人们带来无尽哀愁。在茫茫大海中,宛如神仙般的东皇灯塔闪耀着光芒。王侯贵族们在园林里尽情欢歌曼舞,沉浸在梨园乐声之中。石氏宾客们也在这繁华的酒宴上尽情畅饮。鲁家子弟们身着华丽的衣裳,雪花的灯光照耀在他们身上,似乎心甘情愿地为这场盛宴添色增光。 他们翻阅卷宗,整理出珍贵的资料,如同折断桂枝那样轻松。披着薄纱的人们在青云般的高台上尽情挥洒。远处的溪水边的松树也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保护伞。青铜龙头吐出的烟雾在晨光中渐渐消散,四周的世界仿佛被这寒气压得无法动弹。无数的蝼蛄和蚂蚁厌倦了寒冷的天气,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时光流转,城市中的乌鸦在紫色的天空中发出阵阵哀鸣。天色渐渐破晓,阳光透过薄雾照射在成千上万的战马与士兵们的脸上,整个京城顿时充满了活力。
Zane
去完善
释义
1. 冬夜吟:是诗的标题,表示这首诗是在冬天夜晚创作的。 2. 陈陶:唐朝诗人。 3. 黑夜天寒愁散玉:形容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散玉”在这里比喻天气寒冷。 4. 东皇:古代对东方神仙的称呼,这里指代仙人。 5. 海上海张仙烛:在海边点燃明亮的烛光,以寻找仙人。 6. 侯家歌舞按梨园:描绘贵族家的歌舞表演场景。“梨园”指的是贵族的娱乐场所。 7. 石氏宾寮醉金谷:描述石氏家族的宾客们在金谷这个地方狂欢饮酒。“金谷”是指古时的游乐场所。 8. 鲁家襜褕暗披水:描绘鲁家人披着黑色的衣服在水上行走的景象。“襜褕”是一种古代的服饰。 9. 雪花灯下甘垂翅:描述雪花在灯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 10. 散帙高编折桂枝:描述打开书卷,就像折断桂枝一样容易。 11. 披纱密甃青云地:描绘披上轻纱,行走在布满青云的土地上的情景。 12. 霜白溪松转斜盖:描绘溪水边的松树被厚厚的霜覆盖,树枝倾斜的景色。 13. 铜龙唤曙咽声细:描述铜制的龙在黎明时分发出微弱的叫声。 14. 八埏蝼蚁厌寒栖:描绘寒冷的冬天,各种生物都在寻求温暖的栖息地。 15. 早晚青旗引春帝:表示希望春天快点到来,以便迎接万物复苏的时刻。 16. 展转城乌啼紫天:描绘乌鸦在天空中飞翔,啼叫着春天的到来。 17. 曈曚千骑衙楼前:描述曙光初现,千骑在衙门前等待的景象。
Zane
去完善
赏析
《冬夜吟》描绘了冬日夜晚的景象和人们在寒冷中的活动。“黑夜天寒愁散玉,东皇海上张仙烛”一句,通过“散玉”和“张仙烛”的意象,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灯火的光辉。接下来的诗句则描述了贵族们在歌舞声中度过这个寒冷的夜晚,同时,鲁家的窗帘在灯光下显得低调而优雅。在描绘完这些景象之后,作者又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霜白溪松转斜盖”,这句描绘了霜冻后的松树。此外,“铜龙唤曙咽声细”一句描绘了黎明前的宁静,同时也预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最后,诗人在结尾部分通过“展转城乌啼紫天,曈曚千骑衙楼前”这两句,将视角从夜晚转向清晨,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日夜晚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即将来临。
Zane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夜吟》是晚唐诗人陈陶所作,大致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期,即唐朝末年。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百姓疾苦。 作为一位志存高远的文人,陈陶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冬夜寒寂的时刻,陈陶独自吟咏,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失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借《冬夜吟》这首诗歌,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众的疾苦。
Zane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