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精串,影送莲花轴。江鹜日相寻,野鹗时寄宿。
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肯羡垣上蒿,自多篱下菊。
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栖托讵星回,檀栾已云矗。
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久绝钓竿歌,聊裁竹枝曲。
愧生黄金地,千秋为师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喜欢游览蛟井寺,又见到南方的竹子。在幽远的山林中,它们迎风而立,犹如一位清新脱俗的仙子。江南正值寒雪时节,但竹子依然秀美,坚韧不拔。它们并不像孝子那样悲伤哭泣,也不是湘灵那样的悲声,反而更加显得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近来听闻有棵竹子来自赤帝种植,长在毛人谷的地方。这位祖先曾赐予它们飞翔的能力,它们的美名遍布了整个南方陆地。烟雾弥漫,苏麻丑陋,而竹林却遮挡住了它们。这些竹子美得如同丹青画卷,奇特得如同秦蜀地区的珍奇瑰宝。
也许是因为在鹿苑相识,想象中的竹子的生长地点,可能是隐藏在蛇丘的某处。离开黄茅的一片叶子,可能在白足的脚下驻足。这就像龙树寺的一朵花,用它那漂亮的色彩吸引了众人,用它的名字赢得了尊重。就像是太子的树木,洒落出观音的美丽眼神。每当它们接受佛法滋润的时候,就好像玉皇大帝用手中的玉毛笔照耀着它们。
分别后的生活犹如鸾鸟换上了新的羽毛,寒冷的日子里,金色的容颜仿佛也在逐渐凋零。它们并不想炫耀自己的光荣,也不想承受前辈们的屈辱。它们是那么的光彩照人,以至于吸引了江鹜的追寻,野鹤也时常来此寄居。茶香四溢,翠色沉静,谁还羡慕墙头上的蒿草,只喜欢自己的篱笆下的菊花呢?
“道生一”的道理已经存在很久了,何况还有乌龟藏在其中的智慧。它们就这样默默生活,耸立的竹子见证了这一切。霞杯传递着美好的祝愿,羽管吹奏出紫色的玉音。从此再也不听垂钓之歌,只想裁剪一段竹枝曲。愧疚的是,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却没有成为人们的榜样,只能千秋万代地陪伴这些绿色的事物。

去完善
释义
收到的内容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因为字数较多,我会逐句为您给出注释:
1. 蛟井寺:古代地名,具体地理位置不详。
2. 炎州:南方地区的美称。
3. 杳霭:形容竹子挺拔苍翠。
4. 清独速:形容竹子高洁独立。
5. 霜霰:指风霜雨雪等自然气候现象。
6. 吐秀:指竹子抽芽生长。
7. 颛顼:传说中的古帝王,这里指代古人的精神风貌。
8. 金粟:指金色的竹子,此处用作比喻。
9. 孝子泣:借用舜帝南巡途中遇见斑竹的典故,形容竹子清秀脱俗。
10. 文异湘灵哭:指竹子的高雅气质。
11. 赤帝种:指红色竹子的种子。
12. 毛人谷:传说中一种神秘的植物。
13. 远祖:指古人。
14. 遗芳:指竹子美好的品质。
15. 丹青:指绘画艺术。
16. 秦蜀:古代陕西、四川一带。
17. 因缘鹿苑识:指诗人与竹子的缘分。
18. 蛇丘劚:指竹子的生长过程。
19. 黄茅:一种野生草本植物。
20. 白足:指佛教僧人。
21. 龙树蛰一花:指竹子挺拔的姿态。
22. 砌瑶:指竹子挺拔的身姿。
23. 青葱太子树:指竹子清雅的气质。
24. 洒落观音目:指竹子令人心静的品质。
25. 法雨:指佛法的传播。
26. 玉毫:指佛像前的蜡烛。
27. 鸾节:指鸾鸟的象征。
28. 金颜:指竹子的金色。
29. 葛陂荣:指竹子茂盛的生长。
30. 给孤独:佛教故事中的一位善人。
31. 水精串:一种工艺品。
32. 莲花轴:指精美的画卷。
33. 江鹜日相寻:指江边的水鸟。
34. 野鹗时寄宿:指山野中的猛禽。
35. 茶灶:烹煮茶水的地方。
36. 棋局:下棋的场所。
37. 垣上蒿:指普通野草。
38. 篱下菊:指篱笆下的菊花。
39. 道生一:道家哲学观念。
40. 龟藏六:指隐遁不出的状态。
41. 栖托:指栖息之地。
42. 星回:指季节更替。
43. 檀栾:指竹子的挺拔姿态。
44. 霞杯:指精美酒杯。
45. 缥叶:指茶叶。
46. 羽管:指乐器。
47. 紫玉:指玉石。
48. 钓竿歌:指钓鱼的歌声。
49. 竹枝曲:指描绘竹子的曲子。
50. 黄金地:指美好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题中寺庙附近紫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精神的赞赏和向往。首联通过对比南方的热带环境与自己所在的京城,引出对紫竹的观感。接下来的三联依次描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形状、特征以及与周围动植物的关系,展现了竹子生机勃勃的景象。之后的三联则将视角转向人,描述了人们对于竹子的认识与欣赏,以及竹子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起到的作用。最后两联则以象征手法表达出竹子坚定的信仰和高洁的品质,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启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富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僧院紫竹》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陈陶之手。据考,此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正值大唐盛世的尾声。在那个时候,社会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兴盛,诗歌艺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陈陶本人身世坎坷,他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个时期,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僧人。
在这首《题僧院紫竹》中,陈陶通过对僧院紫竹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脱俗的生活环境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喜爱,以及文人墨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