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宝历寺阁
金碧高层世界空,凭蜺长啸八蛮风。横轩水壮蛟龙府,
倚栋星开牛斗宫。三楚故墟残景北,六朝荒苑断山东。
不堪怀古劳悲笑,安得鹏抟颢气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光璀璨的高楼空间广阔无垠,我倚着彩虹般的长桥向远方咆哮,狂风席卷八蛮之地。宏伟的阳台如海洋一般壮丽,蛟龙盘旋于深邃的水府。高楼倚着星空照亮了北斗牛郎星宫。过去的景象在荒芜的三楚故地上破碎,曾经的繁华已消失在六朝荒凉的东苑。面对这样的古迹,让人不胜感伤地追忆不已,却又无法忍受这悲痛的笑容。如何才能像大鹏一样在浩渺的天宇中翻飞翱翔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宝历寺:寺庙名。
2. 金碧:形容建筑物装饰豪华,色彩鲜艳。
3. 高层:指宝历寺阁的高大。
4. 世界空:指登临高处,俯瞰众生。
5. 凭蜺:靠着彩虹,形容站在高处的姿态。
6. 八蛮风:泛指四方的风,象征各地的风俗民情。
7. 横轩:指横向的走廊。
8. 水壮:水流湍急的样子。
9. 蛟龙府:形容地势险要。
10. 倚栋:靠着柱子。
11. 星开:繁星点缀的样子。
12. 牛斗宫:星象名称,借指天空。
13. 三楚:古代地区名,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14. 故墟:古老的村落或城市遗址。
15.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16. 荒苑:荒废的园林。
17. 断山:指隔断的山脉。
18. 鹏抟:大鹏展翅,形容志向远大。
19. 颢气:清新洁净的空气,借指超尘脱俗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登宝历寺阁》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宝历寺阁的高耸入云,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故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以“金碧高层”开篇,将宝历寺阁的富丽堂皇展现无遗;而“凭蜺长啸”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这里抒发胸臆的场景。接下去的诗句描述了在水边轩榭处可望见的浩渺江水,犹如蛟龙潜藏的水府,以及在此可仰视的星空,犹如众星拱卫的牛斗宫。这样的画面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也注意到了历史变迁的痕迹:三楚故地已化作一片废墟,六朝的繁华也已消失在断壁残垣之中。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深感悲伤,但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希望能如同大鹏展翅,翱翔于浩渺的天地之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开阔的人生视野,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宝历寺阁》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7年至859年之间,即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的衰落,朝廷内外政治腐朽,民众疾苦重重。尽管宣宗本人励精图治,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但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使得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与此同时,陈陶作为一名文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百姓的同情使他深感忧虑。他游历四方,观察民间疾苦,渴望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登上了宝历寺阁,俯瞰长安城,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描绘当时社会风貌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