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二首
熠熠溪边野菊黄,风前花气触人香。
可怜此地无车马,扫地为渠持一觞。
野花无主为谁芳,酒熟渔家擘蟹黄。
遇酒逢花须一笑,故留秋意作重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熠熠生辉的小溪旁,绽放着黄色的野菊,风吹过花香扑面而来。
令人可惜的是此处没有来往的车马,只得扫清一块空地,自斟自饮。
这些无主的野花在为谁而盛开呢?渔船上的酒熟了,渔家人正在分食螃蟹。
遇到美酒和花朵时,我们应该欢笑面对,因此留下秋天的味道,度过这重阳节。
去完善
释义
1. 熠熠: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2. 溪边:溪流旁。
3. 野菊黄:黄色的野菊花。
4. 风前:风吹动的方向,这里指前方。
5. 花气:花朵的香气。
6. 触人香:使人感受到香气。
7. 可怜:可惜,遗憾。
8. 无车马:没有车辆经过。
9. 扫地为渠:打扫地面,准备铺砌渠道。这里指就地设宴。
10. 一觞:一杯酒。
11. 野花无主:指野花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然生长。
12. 为谁芳:为了谁而开花。
13. 酒熟渔家:指渔民家酿的酒已经熟成。
14. 擘蟹黄:指掰开螃蟹吃里面的蟹黄。
15. 遇酒逢花:遇到美酒和鲜花。
16. 须一笑:需要开心地笑。
17. 故留:特意留下。
18. 秋意:秋天的气氛或特征。
19. 作重阳:在重阳节时展示出秋天的特色。
去完善
赏析
《野菊二首》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日里溪水边的野菊熠熠生辉,花香四溢的景象。诗人以“野菊”为载体,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在第二首诗中,诗人描述了渔家丰收的喜悦,并提醒人们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菊二首》为南宋诗人史铸所创作。史铸生活于南宋末年,晚年退居江湖,他具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和较高的诗歌创作才能,尤以写景抒情诗最为擅长。此时期宋王朝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百姓疾苦、家国之痛成为当时文人墨客创作的焦点。
这首《野菊二首》正是产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诗歌以野菊为题,通过描绘野菊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力,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诗歌也传达了诗人渴望能在乱世中找到一方净土的愿望,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乐观积极的心态。
另外,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尤其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许多著名诗人如苏轼、陆游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史铸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特点及价值,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