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春事能几许,密叶著青梅。日高花困,海棠风暖想都开。不惜春衣典尽,只怕春光归去,片片点苍苔。能得几时好,追赏莫徘徊。
雨飘红,风换翠,苦相催。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醒后亦佳哉。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事情有多少呢?茂密的树叶下结满了青涩的梅子。太阳升高了,花儿显得有些疲倦,海棠花在春风中暖和地开放。我不惜把春天的衣服典当掉,只为追寻那将要离去的春光,只为了那些落在苍翠的青苔上的花瓣。这种美好的时光还能持续多久呢?我们要抓紧时间欣赏,不要犹豫不决。
雨滴飘在红花上,风吹过绿叶,春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人生中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痛快地饮酒,不再推辞。闲坐时可以谈论风月之事,喝醉了可以在草地中肆意安眠,醒来后也会觉得非常美好。湖畔的新亭如此美好,为什么我们之前没有来过这里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事能几许:指春天的美好时光能维持多久。
2. 密叶著青梅:描绘春天草木繁茂的景象。
3. 日高花困:形容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疲倦的样子。
4. 海棠风暖想都开:指海棠花在温暖的春风中绽放。
5. 不惜春衣典尽,只怕春光归去:表示作者为了珍惜春天,宁愿典当春衣也要尽情欣赏美景。
6. 片片点苍苔:指花瓣凋落,铺满苍苔。
7. 雨飘红,风换翠:描述风雨交加的季节变换。
8. 苦相催:形容时光催促,令人感叹。
9. 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劝诫人们及时行乐,开怀畅饮。
10. 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表示闲谈风月与醉卧芳草的两种生活状态。
11. 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表示作者感慨自己未曾充分利用美好的自然环境。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刘过一词,描绘了春日短暂的美好时光。词中借春景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和及时行乐的感慨。首句“春事能几许,密叶著青梅”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奠定了春天美好却短暂的背景。随后,通过描述明媚春光中盛开的鲜花,如海棠、青梅等,进一步强调春天的美好时光有限。接着,以“不惜春衣典尽,只怕春光归去,片片点苍苔”表达了作者为了尽情享受春光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下阕转写人生的行乐之道。面对美好的春光,应尽情欣赏,痛饮莫辞杯,尽情享受眼前的欢愉。同时,又以“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芳草,醒后亦佳哉”展示出诗人豪放不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结尾一句“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既是对春光的留恋,也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求。
总的来说,刘过的这首《水调歌头》语言豪放,情感浓烈,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文情怀与诗词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抒怀词。此词约作于公元1187年,当时刘过正游历四方,生活困苦。在动荡的年代背景下,他渴望实现理想抱负,但又感叹壮志难酬。
刘过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时期。南宋初期,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沦陷,政局不稳。爱国将领辛弃疾等倡导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但在政治斗争中受挫。而刘过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关心国家命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这个背景下,刘过创作了这首抒发壮志未酬和感慨身世的《水调歌头》。词中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人朋友的牵挂,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