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下 凌霄
天借凭依便,云霄若可凌。
莫教风拔木,却羡水飘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赋予我们依靠,便如凌驾云宵之上。
别让风吹倒树木,却羡慕水中漂浮的萍蓬。
去完善
释义
天借凭依便:天,天空;借,凭借;凭依,指依托;便,方便,适宜。这句是说,天空作为一种高远的存在,是人们可以凭借并依靠的。
云霄若可凌:云霄,高空中的云层;若,好像,似乎;可,可以;凌,登临,升至高处。这句是说,人们仿佛能够登上高空,与云彩同在。
莫教风拔木:莫,不要;教,使;风,自然界的狂风;拔,拔起;木,树木。这句是警示,不要让狂风把树木拔起。
却羡水飘萍:却,转折连词;羡,羡慕;水,指江河湖海等水域;飘萍,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这句是说,然而又羡慕那些可以在水中漂浮的浮萍。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凌霄”为题,抒发了自己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首句“天借凭依便”意味着诗人渴望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条件。接下来的诗句,如“云霄若可凌”,传达了诗人雄心勃勃的攀登精神,意指面对困难要有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接着,他巧妙地借助自然界的风和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中的“莫教风拔木”暗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能抵御风雨和磨难;而“却羡水飘萍”则寓意诗人虽身陷困境,但依然坚守信念,追求光明。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充分展示了诗人洪适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咏下 凌霄》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洪适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洪适的一生经历了从政、任职、贬谪等多个人生阶段。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过多个要职。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他也曾遭到排挤和贬谪。在这些人生际遇中,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南宋时期,诗歌创作受到重视,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诗歌创作。洪适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杂咏下 凌霄》这首诗描绘了凌霄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洪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