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至道
性静乃可琴,德常乃可医。
二事人所难,而子能兼之。
好古身则润,活人功不赀。
未媿孙思邈,何慙钟子期。
俗眼多重轻,世态工瑕疵。
自视无所嫌,安行复何疑。
子有贤舅氏,闻名四方驰。
勉矣归问津,沛然有余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境宁静才能弹琴,德行高尚才能行医。这两件事一般人很难做到,但你却能够兼顾。热爱古籍可以修养身心,救治病人功德无量。你并不输给孙思邈,也不逊色于钟子期。世俗眼光常有偏见,世间人情难免瑕疵。只要自身行为无懈可击,行走世间便无所畏惧。你有位贤良的舅舅,名声传遍四方。努力吧,回到你的导师那里去,你会受益匪浅。
去完善
释义
1. 琴:这里指弹琴,即弹奏古琴。
2. 德常:道德修养高尚,品行常规。
3. 二事:指弹琴和医术这两件事。
4. 好古:喜欢古代文化。
5. 活人:救治他人。
6. 不赀:无法估量,形容功劳很大。
7. 孙思邈:唐朝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世尊为"药王"。
8. 钟子期:春秋时期的音乐家,被誉为"知音"。
9. 重轻:重视或轻视。
10. 瑕疵:缺点,不足之处。
11. 安行:安定的生活。
12. 归问津:回归道德本源。
13. 沛然:精力充沛的样子。
14. 余师:犹言胜算,优势。
去完善
赏析
《赠刘至道》这首诗是诗人李处权对友人刘至道的赞美和勉励之作。诗中以琴、医这两项技艺为喻,表达了刘至道性格宁静、品德高尚的特质。他既能钻研古代文化,又能救死扶伤,具有双重才能。虽然世俗的眼光有时会有失公正,但刘至道能够保持自信,坚定不移地前行。诗人期待刘至道能够继承其贤良舅氏的传统,不断进步,成为一名真正的良师益友。整首诗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刘至道》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前后。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已经灭亡,元朝崛起并开始南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处权作为一个爱国文人,忧国忧民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曾参与抗金斗争,但在金国灭亡后,南宋朝廷却未能抵御元军的进攻,这让他深感痛心。
在这段时间里,李处权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曾因战乱而流亡他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努力创作诗歌,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之情。
在《赠刘至道》这首诗中,李处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刘至道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