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成都西楼

标题包含
成都西楼
多暇朱栏倚望频,远云开即见峨岷。 昔贤初尽经营力,今我独为优幸人。 胜阁帘高惟掩雨,老台民乐只登春。 争如蜀国西楼好,四序风光日日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常常倚靠在红色栏杆上远眺,远方的云层散开,可见到巍峨的岷山。 从前贤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只有我在这里感受到幸运和喜悦。 胜景阁的窗帘高高挂起,只遮住了细雨;老年人在台上欢歌乐舞,享受着春日的美景。 要说美景,怎么能比得过蜀地西楼的风光呢?那里四季风光无限,每天都充满新意。
去完善
释义
1. 多暇:闲暇时间很多。 2. 朱栏:红色栏杆。 3. 峨岷:峨眉山的简称,位于四川。岷山是中国的一座山脉,位于四川和甘肃交界处。这里代指巴蜀地区的美景。 4. 昔贤:过去的贤人。 5. 经营力:努力经营。 6. 优幸人:生活得比较舒适幸运的人。 7. 胜阁:名胜之地的高阁。 8. 老台民:老年民众。 9. 登春:迎春之意。 10. 争如:不如。 11. 四序:四季。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成都西楼》,表达了作者对古蜀地、西楼的赞美之情。首联描述了诗人登高望远,视线从近处的翠竹到远方的峨眉、岷山;二联提及古时的名贤曾辛勤努力,现在的作者却有幸可以享受到美好的时光;三联写出了西楼的胜景:高楼的帘幕高高挂起遮挡风雨,而老台的百姓只盼登上春意盎然的春天;尾联则赞美了西楼的美好风光,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景致。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南隅,隐藏着一座始建于唐代的西楼。据传,唐玄宗时期的著名诗人赵抃曾在此留下诗篇《成都西楼》。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西楼上眺望远方、感怀时光的情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时期成都的人文风情和繁荣景象。 赵抃,字乐天,活跃于盛唐时期。他曾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四川地区。在四川的日子里,赵抃领略了巴山蜀水的壮美风光,感悟到了民间百姓的勤劳智慧。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怀念故乡的繁华盛世,另一方面又感慨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遭遇。这种情感交织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使得他在西楼之上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诗篇。 唐朝时期,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创作。赵抃所处的时代,正值唐朝国力鼎盛之时,成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商业繁荣,人文荟萃。诗人们在西楼上欣赏着锦江春色、草市夜景,抒发着各自的豪情壮志和愁绪哀伤。这些丰富的时代元素为赵抃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他得以在西楼之上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