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一曲鸾箫别彩云。 燕钗尘涩镜华昏。 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 旋缄红泪寄行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约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前后。 吴文英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过幕僚、县...查看更多
袁姗姗
去完善

译文
一曲鸾箫别彩云, 燕子钗上灰尘多,镜子光泽已暗淡。 灞桥舞姿已消失,蓝色裙子已褪色。 湖上的西子之梦已消失,江头的倩离之魂已断。 紧紧封藏的红泪,寄给行人。
袁姗姗
去完善
释义
1. 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2. 鸾箫:指箫声。鸾,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箫,一种吹奏乐器。 3. 彩云:比喻美丽的女子。 4. 燕钗:燕尾形的簪子。钗,古代妇女发饰。 5. 尘涩:形容镜子上的灰尘覆盖,使镜子变得模糊不清。 6. 镜华:镜子反射出的光彩。华,同“花”,指光彩。 7. 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古代长安城通往东部的交通要道。 8. 蓝裙:指女子的裙子。蓝,指蓝色,古代颜色名称。 9. 西子梦:西子,即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梦,梦境。 10. 江头春:江头,指长江源头。春,春天。 11. 倩离魂:倩,请求;离魂,指离别之情。离魂,这里指离别的情感。 12. 红泪:指眼泪。红,指红色,古代颜色名称。
袁姗姗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是吴文英的一首词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和离愁别绪。 首句“一曲鸾箫别彩云”,以鸾箫(一种乐器)的悠扬之声,象征着离别时的哀伤。“彩云”则代表了美好的回忆,离别时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却又无法挽回。 “燕钗尘涩镜华昏”,燕钗是女子发上的饰物,镜华则是镜子反射出的光辉。这里的“燕钗尘涩”和“镜华昏”分别象征着离别后的寂寞和时光的流逝。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离别的苦涩和时间的无情。 “灞桥舞色褪蓝裙”,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这里的“舞色”暗示了离别时的热闹场面。而“蓝裙”则代表了离别的女子,她的美丽已经随着时光而消逝。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的代称,这里的“湖上醉迷”和“江头春断”分别象征着离别时的沉醉和离别的忧伤。而“倩离魂”则暗示了离别的痛苦,仿佛离魂都被离别所带走。 结尾句“旋缄红泪寄行人”,红泪是指女子流泪时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的“缄”和“红泪”共同构成了离别的画面,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离别的痛苦和对远方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浣溪沙》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和离愁别绪。词人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袁姗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百姓疾苦。 吴文英一生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在地方任职,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在他的晚年,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词为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 在吴文英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百姓疾苦。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他的词风独特,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袁姗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