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片绿意中蕴含着秋天的气息,广袤的竹林间风起云涌。清凉的气流吹过,仿佛将夏天的炎热瞬间带走;风声呼啸,直入云霄,让人感受到阵阵寒意。
去完善
释义
1. 一顷:一公顷的简称,指面积广大的竹林。
2. 含秋绿:形容竹子翠绿的颜色在秋天显得尤为鲜明。"含"表示含有,保留的意思。
3. 森风:竹子被风吹动的样子,给人一种森林般的景象。
4. 十万竿:形容竹林繁茂,数量众多。
5. 气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
6. 朱夏:夏天,这里指盛夏时节。"朱"在这里指的是红色,引申为炽热的夏季。
7. 转:转变,这里指夏天逐渐转入凉爽的秋天。
8. 声扫:风吹竹叶的声音传得很远。
9. 碧霄:蓝天,这里指天空的高处。"碧"是蓝色或绿色的意思。
10. 寒:秋天的清凉感。
去完善
赏析
《题竹》是唐朝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描绘竹子美景的诗歌。全诗通过对秋天绿色竹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一顷含秋绿”,以广阔的面积来形容竹林的绿色,表现了秋天的竹叶依然翠绿如春,充满生机。接下来的“森风十万竿”则通过描绘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展示出竹林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竹子生长的密集程度。
第二联“气吹朱夏转”,描述了随着秋季的到来,夏天的炎热逐渐消退,竹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声扫碧霄寒”则进一步表现出了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仿佛能扫除天空中的炎热,使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竹》是唐朝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风中摇曳的生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品质和高尚情操的赞美。
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许多著名的诗人、文豪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在李群玉的人生际遇方面,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屡试不第。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他的诗歌才华也得到了当时许多名人的赞誉。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朝中期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当时的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高尚的品质象征,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竹子为主题进行创作,表达对竹子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