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中

标题包含
雨中
冥冥雨脚来,岩谷生暝色。 大江失洲渚,隠起烟雾白。 微茫沙边树,坐觉云气隔。 霖霪已经时,初不见天日。 城中三尺泥,陌上无辙迹。 秋田获无时,农父相对泣。 各言迫军输,督责甚峻急。 今晨忽晴霁,晓日照屋壁。 吾饥行可疗,庶食明年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绵绵细雨降临,山谷间笼罩着昏暗之色。 宽阔的大江上,水雾弥漫,岛屿若隐若现。 江边沙地里的树木,显得迷蒙而遥远。 雨水持续不停,天空与阳光都不见踪影。 城市中的道路积满了泥泞,街道上也看不到车马走过的痕迹。 田间庄稼无法收获,农民们无助地相对哭泣。 他们谈论着军队征收的压力,感到无比的紧迫和焦虑。 然而今天早晨,天空突然放晴,朝阳照耀在房屋墙壁上。 我的饥饿感可以得到缓解,期待着明年的丰收。
去完善
释义
1. 冥冥:形容昏暗或阴沉的样子。 2. 雨脚:指雨滴从天空落下的样子。 3. 岩谷:山岩与山谷,此处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 4. 暝色:暮色,日落时分。 5. 大江:长江,这里泛指江河。 6.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7. 隐起:这里指雾气逐渐聚拢遮盖水面。 8. 微茫:形容模糊不清。 9. 沙边树:沙滩边的树木。 10. 坐觉:不知不觉地感觉到。 11. 霖霪:连绵不断的雨水。 12. 无时:无法确定时间。 13. 陌上:田间小路上。 14. 辙迹:车轮走过的痕迹。 15. 秋田:秋季的田地。 16. 军输:军事上的供应。 17. 督责:监督催促。 18. 峻急:严格而紧急。 19. 晴霁:天气转晴。 20. 晓日:清晨的太阳。 21. 庶食:希望吃到。 22. 明年麦:明年的麦子收成。
去完善
赏析
《雨中》这首诗描绘了秋雨连绵、农民疾苦的场景。诗人首先用“冥冥雨脚来,岩谷生暝色”两句营造出一幅大雨滂沱、山谷阴暗的景象。接着,诗人在接下来的四句中细致地刻画了大江之上烟波浩渺、白雾笼罩的景象,以及沙边树木在烟雨迷蒙中的微茫之状。随后,诗人在“霖霪已经时,初不见天日”两句中表达了连续降雨导致天气昏暗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了城市和乡村。在“城中三尺泥,陌上无辙迹”中,诗人通过描绘城内泥泞不堪的道路和郊外空无一人的场景,展现出雨水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困扰。紧接着,诗人以“秋田获无时,农父相对泣”两句描绘了农民无法收割庄稼的困境,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艰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又通过“各言迫军输,督责甚峻急”两句描述了农民面临沉重的军粮压力,并揭示出造成农民困苦的社会原因。最后,诗人以“今晨忽晴霁,晓日照屋壁”为转机,表达出对阳光和希望的美好期盼。同时,诗人在结尾两句中以自己作为游子的饥饿现状与农民疾苦相对照,更加凸显出农民生活的艰难。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创作《雨中》时,晁公溯正身处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一生经历坎坷,曾历任官员,后因受排挤而被罢官,流寓江南。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反映出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景色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中国文化繁荣发展,诗歌艺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时的文人墨客多喜好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晁公溯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雨中》就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