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古别昭德群从
千载一相逢,相见无浃旬。
一生能几别,且复无此身。
昔别尚可惜,此别重惜之。
两髀跨鞍马,非复少壮时。
他人怪康强,自觉筋力衰。
所苦气如缕,所忧命如丝。
死生亦大矣,而乃常别离。
人生一月间,得笑无六七。
朝为众狙喜,莫作枯鱼泣。
已矣泉下人,优哉冢中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年一遇的相聚,见面不到十天就要分离。
一生里又能有多少次离别呢,更何况失去的生命无法找回。
往日的离别尚且让人惋惜,这次的离别更让我们痛惜。
胯下的马鞍承受着我们不再年轻的双腿。
旁人惊讶于我们的健康,我们自己却感觉到体力逐渐衰退。
担心着这口气如同细线般脆弱,忧虑生命如同细丝般易断。
生死固然是大事,但我们却常常经历别离。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也许只能大笑那么五六次。
早上为众人欢愉,晚上却为枯鱼流泪。
一切都过去了,那些泉下的人已经逝去,只剩下坟墓中的白骨独自悠哉。
去完善
释义
1. 浃旬:指满十天,这里形容相聚的时间短暂。
2. 髀:大腿,这里指跨鞍马的动作。
3. 康强:健康强壮的意思。
4. 筋力:体力,这里指体力逐渐衰弱。
5. 气如缕:气息微弱如丝线。
6. 命如丝:形容生命脆弱,如同细丝一般。
7. 众狙喜:《庄子·养生主》的寓言故事,描绘了一群猴子看到死去的猴子被蚂蚁吃掉,心生欢喜,认为可以免去病痛和死亡的困扰。这里用来表示众人面对离别时的喜悦。
8. 枯鱼泣:用《庄子·外物》中枯鱼在水干之后哭泣的故事,比喻离别时的悲伤。
9. 已矣:表示过去的事情。
10. 优哉:无忧无虑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离别与生命的诗。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以及生命本身的无常和脆弱。“千载一相逢,相见无浃旬”描述的是人生中的际遇无常,相逢时刻转瞬即逝。“一生能几别,且复无此身”则强调了生命的短暂,离别的频繁。
接下来的诗句“昔别尚可惜,此别重惜之”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每一次别离都是一次珍贵的经历。“两髀跨鞍马,非复少壮时”和“他人怪康强,自觉筋力衰”则是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
在“死生亦大矣,而乃常别离”中,诗人以深沉的目光看待生死,表达了离别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人生一月间,得笑无六七。朝为众狙喜,莫作枯鱼泣”则道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让人体会到人生的复杂情感。
最后,“已矣泉下人,优哉冢中骨”是诗人对于生命的最终归宿的豁达态度,表现了他面对死亡时的坦然心境。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效古别昭德群从》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晁冲之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此前,他一直生活在金朝统治下的北方,由于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南宋政权的向往,他决定南渡长江,投奔南宋朝廷。然而,在江南的生活并未如他所愿,他对南宋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苟且偷生感到失望,遂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
此时,南宋政权已建立近半个世纪,但在金朝的强大压力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化,民生疾苦。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