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仵判院惠米
忧辱都非言行招,孤忠自莫胜群嚣。
已甘逆旅长糊口,无复有言能副腰。
一士岂无关国论,九重亦合采民谣。
莫教流落江湖上,笑酌天浆独举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忧辱:指忧愁与屈辱。
2. 孤忠:孤独而忠诚的品质。
3. 逆旅:指旅馆,也可指人生旅途。
4. 糊口:勉强维持生计。
5. 副腰:指满足需求。
6. 一士:一个贤士。
7. 关国论:关系到国家的议论。
8. 九重:代指皇帝。
9. 民谣:民间歌谣,这里指百姓的呼声。
10. 江湖:指普通百姓的生活。
11. 天浆:甜美的酒。
12. 独举瓢:独自举起酒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坚守气节与忠诚的诗篇。诗人以“忧辱都非言行招,孤忠自莫胜群嚣”开篇,表达了不管受到怎样的污蔑与委屈,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信念。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如“已甘逆旅长糊口,无复有言能副腰”,表达了自己的坚韧与毅力,即使生活困顿也绝不放弃。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及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他认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该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同时关注民间的声音。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和担当。
最后,诗人以“莫教流落江湖上,笑酌天浆独举瓢”作结,表达了对那些随波逐流、没有立场的人们的警告,强调要有自己的坚守和独立精神,不被世俗所影响。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高尚情操,体现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谢仵判院惠米》是南宋诗人赵希逢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金国南侵之后的动荡时期,南宋政权在南方建立,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
在这一特殊时期,赵希逢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关注。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就是他在收到朋友仵判院赠米后,为表达感激之情而创作的。
赵希逢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较深的了解。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因为战乱和宦海浮沉而漂泊不定。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加关心,也使他能够在诗歌中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战乱和民生凋敝,粮食短缺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南宋文人士大夫阶层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他们通过诗歌唱和来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赵希逢的这首《和谢仵判院惠米》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