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新绿小池塘。
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凤帏深几许,曾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绿的池塘边。
微风轻拂,阳光下的影子摇曳不定。
羡慕那些金屋中的燕子,曾经在这里筑巢,泥土上的花草茂盛,仿佛从前曾覆盖过莓墙。
深闺中的绣阁和凤帏有多深呢?曾经听过那美妙的丝弦之声。
想要诉说却又止住,担心违背了你的心意,未唱歌曲就先感到咽塞,忧愁似乎就在那一杯清酒之中。
远远地知道你已经化好了妆,打开那红色的门扉,应该正在等待月亮升起,进入西厢房。
最痛苦的莫过于梦境中,今夜无法到达你的身边。
要问何时才能告诉你,那些美好的消息,让我把秦地的明镜般的心意,换作韩地的香炉般的深情。
上天既然让我们相遇在这短暂的一瞬间,为什么还要限制我们相互见面的时间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新绿:新鲜的绿色。这里指池塘的水。
2. 风帘:指池塘边的风。
3. 碎影:指阳光在水面上的影子。
4. 金屋:指富丽堂皇的居所。
5. 土花:指池塘边的花草。
6. 莓墙:指长满青苔的墙壁。
7. 凤帏:指富丽堂皇的帷帐。
8. 理丝簧:指弹奏弦乐。
9. 虑乖芳信:担心无法传递美好的信息。
10. 清觞:清酒。
11. 朱户:指富丽堂皇的门。
12. 应自待月西厢:应该独自等待月亮照到西厢房的时候。
13. 秦镜:指镜子。
14. 韩香:指香火。
15. 厮见:相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风流子》是周邦彦的一首词作,以优美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词中以池塘、风帘、金屋、土花、莓墙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氛围。这些意象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人物的心情和情感。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一句,通过对比金屋燕和旧时巢燕,以及土花与前度莓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金屋燕和旧时巢燕,象征着过去的甜蜜时光,而土花与前度莓墙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新生的希望。
“绣阁凤帏深几许,曾听得理丝簧”一句,通过绣阁、凤帏等华丽的场景,以及理丝簧的乐器,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爱情。这里的理丝簧,是指女子弹奏琴瑟,以丝弦发声,寓意着爱情的和谐与美好。
“欲说还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一句,通过欲说还休的情感挣扎,以及未歌先咽的悲伤,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这里的芳信,是指女子的书信,而清觞则是酒杯,寓意着爱情的甜蜜与痛苦。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一句,通过遥知的想象,以及开朱户的描绘,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期待重逢的心情。这里的待月西厢,是古人用来形容男女相会的典故,寓意着爱情的浪漫与期待。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一句,通过梦魂不能到伊行的无奈,表达了词人对恋人无法相见的不满与悲伤。这里的伊行,是指恋人的行踪,寓意着爱情的思念与牵挂。
“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一句,通过佳音密耗的传递,以及秦镜、韩香的比喻,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美好期许。这里的秦镜、韩香,都是古代象征爱情的物品,寓意着爱情的珍贵与永恒。
最后一句“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表达了词人对爱情圆满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无尽感慨。这里的霎时厮见,是指瞬间相见,寓意着爱情的短暂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流子》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正值北宋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他年轻时曾游历京师,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学正。然而,由于他的性格孤傲,不善交际,不久就被排挤出了官场。此后,他一直在地方任职,直到哲宗时期才重新回到京城。
在周邦彦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疾苦;外部,辽金势力强大,对宋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周邦彦的词作往往流露出一种忧郁、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风流子》一词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以“风流”为主题,通过对昔日繁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