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马渡

标题包含
白马渡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 兹辰渡白马,阴曀日无辉。 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 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 父老行叹息,风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皓(1088年-1155年),字光弼,江西乐平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 他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后入朝为太学博士。金兵南侵时,他奉命出使金国,被扣留长达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国家日益多事,岁月沉重如霜露沾染衣襟。 漂泊在外长达十五年,如今才返回北方故里。 经历了万水千山的环绕,熟悉的人物大半已不复存在。 回想当初渡过盟津之时,众多朋友争相扶持相助。 而今渡过白马津,乌云蔽日黯淡无光。 只希望借酒祈求顺利前行,但水神不会违逆天命。 被秋风落叶触动思绪,更想念家乡美食鲈鱼之肥美。 沿途的老百姓见到我后叹息不已,风雨交加天气依然微妙。 在夜晚投宿胙城驿站,距离京城不过百里。 遥望远方心中充满惆怅,何时才能一睹皇家威严?
去完善
释义
1. 国步:国家的命运。这里指国家正处多事之秋。 2. 日:天天,表示频繁的意思。 3. 霜露:霜,严寒的气候;露,露水。 4. 沾衣:弄湿衣裳。 5. 留落:停留沦落,这里指流放异国。 6. 十五年:洪皓被金人拘留了15年。 7. 至今:直到现在。 8. 方:才。 9. 北归:向北方归国。 10. 缭绕:弯曲,环绕。 11. 一万里:距离遥远,实指路途漫长。 12. 人物:人和事物。 13. 太半非:大部分都不复存在了。 14. 昔时:过去的时候。 15. 渡盟津:渡过黄河,与诸侯会盟的地方。 16. 宾从:陪从,随员。 17. 扶持:帮助扶持。 18. 兹辰:今朝。 19. 白马:河名,在今河南孟津县西北。 20. 阴曀:阴暗,阴沉。 21. 日无辉:阳光不耀眼。 22. 一酎:一种醇酒。 23. 祈利涉:祈求顺利渡过河流。 24. 冯夷:传说中的水神。 25. 莫予违:不要违背我。 26. 惊秋:因秋天来临而感到惊动。 27. 叶脱:树叶脱落。 28. 况乃:何况。 29. 思鲈肥:想着家乡鲈鱼的美味。 30. 父老:父老乡亲。 31. 行:一路上。 32. 叹息:叹气。 33. 风雨: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34. 霏微:纷飞的样子。 35. 夜投:夜间歇宿。 36. 胙城:胙城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北方向。 37. 百里:一百里以内。 38. 王畿:古代天子领地的界限,这里借指靠近京师的地方。 39. 遥望:远远地看。 40. 惆怅:形容犹豫不决或不知所措的神情。 41. 何当:什么时候能。 42. 天威:皇帝的威严。
去完善
赏析
《白马渡》是南宋爱国诗人洪皓的一首抒怀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十五年的羁旅生涯为背景,表达了在战乱时期漂流异域的悲愁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联“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描绘了国家局势日益动荡不安,诗人自己也饱经风霜,满身沾满了露水的形象。这两句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辛酸。 颔联“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则写出了诗人历经十五年的流亡生活,直到今天才得以北归的事实。这既是对诗人漫长流亡生活的概括,也是对国家命运的一种暗示。 颈联“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则是诗人对故乡景象的回忆。虽然离家万里,但家乡的风物人情依然记忆犹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样子,这也让诗人感慨万分。 接下来的四句,“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兹辰渡白马,阴曀日无辉。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描述了诗人两次渡江的不同情景。第一次渡江时,宾客争相扶持;而这次渡江,乌云蔽日,一片阴霾。尽管这样,诗人还是祈求神灵保佑,顺利渡江。这四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国家命运的哀愁。 紧接着的“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父老行叹息,风雨仍霏微。”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看到秋天的落叶,诗人不禁想起了家乡的鲈鱼之鲜美;而父老乡亲们的叹息声,更让诗人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尾联“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则描绘了诗人夜宿胙城的情景。这里距离京城只有百里之遥,然而诗人却无法亲自前往朝见天子,只能远远地望着,心中充满了惆怅。这两句既是诗人对自己流亡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国家命运的一种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痛恨等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马渡》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洪皓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5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入侵、宋朝的南渡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 洪皓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期。他曾担任礼部尚书,但因反对和议而被贬为徽州司户参军。在这段时期,洪皓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白马渡》一词正是他在流放途中,看到白马渡的景象时,有感而发创作的。 在《白马渡》一词中,洪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他用“白马”象征英勇抵抗金国的南宋将领,用“飞渡”寓意英勇抗争的精神。这种表达方式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文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