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中秋月次姚孝宁韵
冰轮驾海,破寒烟、万点苍山凝绿。清逼嫦娥秋殿静,桂树香飘金粟。万顷琉璃,一天素练,光彻飞琼屋。楚云无迹,萧萧梦断银竹。都胜三五寻常夜,高河新泻下,雪波霜瀑。臂冷香销成独坐,顾影□愁千斛。燕子楼空,凤箫人远,幽恨悲黄鹄。夜阑漏尽,梅花声动湘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出海,冲破寒冷的水汽,照亮万千山峰和苍绿的树木。那片宁静如嫦娥的宫殿,桂花香气弥漫,就像金色的米粒一样。万里水光犹如琉璃,一片天空如同丝绸,月光照耀着天上的宫殿。白云消失无踪,竹叶萧瑟,就像梦中的画面。都比平常的夜晚美丽许多,银河倾泻而下,如同雪白的瀑布。手臂冷却,香气消散,独自坐着,看着影子感到忧愁。燕子的窝空空如也,凤凰的箫声渐渐远去,幽深的恨意让天鹅悲哀。深夜时分,水滴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梅花的气息唤醒了心中的湘玉。
去完善
释义
【冰轮】:指明月。
【驾海】:形容月出海面。
【寒烟】:寒冷的雾气。
【苍山凝绿】:苍茫的山峦显出一片浓绿。
【清逼嫦娥】:意指月光清亮,使得嫦娥的住处也显得清静。
【金粟】:比喻桂花。
【万顷琉璃】:形容广阔的湖面如琉璃般清澈透明。
【素练】:白色的丝绸,这里用来比喻天空。
【飞琼】:即仙女,这里借指嫦娥。
【楚云无迹】:比喻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银竹】:比喻闪电。
【都胜】:总胜过,胜过。
【三五】:农历十五日。
【高河】:银河。
【新泻】:新的流淌。
【雪波霜瀑】:形容银河的水如同冰雪瀑布。
【臂冷香销】:形容孤独的心境。
【顾影自怜】:形容独自一人的愁绪。
【愁千斛】:形容极度的忧愁。
【燕子楼空】:借用张愔之妻关盼盼的故事,表达怀念爱人之情。
【凤箫人远】:借用王子乔吹箫引来凤凰的故事,表达思念之情。
【幽恨】:深藏在心底的怨恨。
【悲黄鹄】:抒发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夜阑】:夜深。
【漏尽】:时间已晚。
【梅花声动】:形容夜晚的寂静。
【湘玉】:湖南的玉石,这里借指月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念奴娇·中秋月次姚孝宁韵》以优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节赏月的情景。开篇便以“冰轮驾海,破寒烟、万点苍山凝绿”两句描绘出月亮升起的壮丽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随后又以“清逼嫦娥秋殿静,桂树香飘金粟”来渲染月亮的神秘与美丽。“万顷琉璃,一天素练,光彻飞琼屋”三句更是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接下来的诗句则由月及人,抒发诗人的感慨。“楚云无迹,萧萧梦断银竹”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表达了她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紧接着的诗句则表达了对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都胜三五寻常夜,高河新泻下,雪波霜瀑”三句则以生动的比喻,突显了中秋月圆的特殊意义。
后半部分则转向抒情,通过描述“燕子楼空,凤箫人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最后以“夜阑漏尽,梅花声动湘玉”收篇,使整首词在悠扬的笛声中落下帷幕,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词语言华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中秋赏月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中秋月次姚孝宁韵》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张玉娘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正值南宋初期,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之时。
当时,作者张玉娘经历了一段人生沉浮,她曾出身高贵,家世显赫,但受到战乱的影响,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她渴望恢复家族的荣耀,但又深感力不从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张玉娘以女性的视角,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与此同时,南宋初期的时代背景也深深影响着张玉娘的词风。那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饱尝了战乱之苦后,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了担忧。他们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种背景下,张玉娘的词作也呈现出一种深沉、哀婉的特点,她通过对月、花、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