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秋思
秋入瑶台玉簟凉。藕花香暗度、紫荷乡。软□罗扇动清商。霜渐老,庭外菊初黄。眉月画应慵瘦*□对镜、怨容光泪痕寒染翠绡裳。梧叶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气息涌入了这座玉砌的宫殿,席子清凉宜人。莲藕的香气在夜色中暗暗传递,我们仿佛置身于紫色的荷花之乡。轻柔的丝质罗扇轻轻摇动,宛如一首清雅的曲子。
霜降逐渐逼近,庭院外的菊花渐渐变得金黄。画笔下的眉月显得慵懒而消瘦,面对镜子,她满心愁绪,眼神里充满哀怨。泪水浸透了翠色的薄纱衣裳,凝结成一道道晶莹的痕迹。
梧桐叶子凋落殆尽,预示着秋天的结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瑶台:这里指皇宫或者华美的居所。
2. 玉簟(diàn)凉:形容竹席的清凉感,用于表达对秋天凉爽的感受。
3. 藕花:即荷花,这里代指初秋时节。
4. 紫荷乡: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美丽的居住环境。
5. 软□罗扇:一种轻柔的丝织品制成的扇子,这里用来表示秋天的凉意。
6.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肃杀之气。
7. 霜渐老:形容秋天的寒冷逐渐加深。
8. 庭外菊初黄:描述庭院外面的菊花刚刚开始变黄。
9. 眉月:新月,这里用来形容月亮刚刚升起时的景象。
10. 画应慵瘦:形容女子因为悲伤而显得憔悴。
11. 翠绡裳:绿色的丝绸衣服,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着。
12. 梧叶尽:描述梧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暗示深秋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小重山 秋思》张玉娘
秋入瑶台玉簟凉,藕花香暗度、紫荷乡。
这首词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初秋景象:“秋入瑶台玉簟凉”,以“凉”字为引,引出“藕花香暗度、紫荷乡”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之中。在这句中,作者巧妙地将秋天的萧瑟与紫荷乡的芬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冷清又温馨的氛围。
软□罗扇动清商。霜渐老,庭外菊初黄。
接下来,作者通过“软□罗扇动清商”这一细节,表现出秋天的到来。此时,“霜渐老,庭外菊初黄”,描绘出一幅深秋的景象:菊花逐渐绽放,霜露渐渐凝结,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发生变化。
眉月画应慵瘦*□对镜、怨容光泪痕寒染翠绡裳。
在后半阙中,作者通过对女子容颜的描绘,展现出她在这个季节里的愁绪。“眉月画应慵瘦*□对镜、怨容光”,这句描绘出女子因为忧虑而憔悴的面容;“泪痕寒染翠绡裳”则进一步展现出她的哀伤。这些描绘都传递出一个信息:在这个秋天里,这位女子心中的情感愈发浓烈,以至于无法掩饰。
梧叶尽,梧子单,冷澹相看只自怜。遥知旧日西窗友,应念团圞近日难。
最后,作者以“梧叶尽,梧子单,冷澹相看只自怜”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画面,表达了女子在孤独中的无奈与哀伤。结尾两句“遥知旧日西窗友,应念团圞近日难”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她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与自己一同分担这份忧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重山·秋思》是南宋词人张玉娘所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其时金兵压境,家国山河破碎,民间疾苦丛生。
在这样动荡的岁月里,张玉娘的人生亦颇有波折。她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才华横溢,兼有美貌。然而家道中落,不得已嫁给了一位姓赵的武将。婚后不久,丈夫被调往前线抗金,张玉娘则独自留在家中,忧国忧民之情与日俱增。
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昏庸无能。面对这样的现实,张玉娘感叹世事无常,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她的心境在这首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