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春怀
老形已具臂膝痛,春事无多樱笋来。
败絮不温生虮虱,大杯覆酒著尘埃。
衰年此日仍为客,旧国当时只废台。
河岭尚堪供极目,少年为句未须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态已然显现,手臂和膝盖疼痛不已,春日里,樱桃和竹笋渐渐消失。
破损的棉絮不能保暖,容易滋生虱子,大杯子里覆盖着尘埃和酒水。
晚年仍旧四处奔波,故乡只留下了荒废的高台。
河畔的山岭还值得我放眼远眺,少年时期创作的诗句无需悲哀。
去完善
释义
1. 老形已具臂膝痛:意思是形容身体衰老,手臂和大腿关节部位疼痛不已。
2. 春事无多樱笋来:“春事”指春天的景物;“樱笋”,这里指的是春天的时令蔬菜。整句表示春天虽然美丽,但时间不长,很快就要过去了。
3. 败絮不温生虮虱:意为破旧的衣服不能保暖,导致身上生出虱子。这里是诗人用身边的小事抒发自己生活的困顿。
4. 大杯覆酒著尘埃:“大杯”指大的酒杯;“覆酒”是斟酒的意思;“著尘埃”意味着酒器上落满灰尘。诗人以酒器久未使用,暗含自己的孤独和对往日生活的向往。
5. 衰年此日仍为客:“衰年”是指老年时期;“为客”,表示流落在外、寄人篱下。这句诗人表达了即使在年老的时候仍然要四处奔波、颠沛流离的辛酸。
6. 旧国当时只废台:"旧国"是指故土;"废台"指荒废的建筑或平台。这句是说诗人的故乡只剩下了破败的景象。
7. 河岭尚堪供极目:"河岭"指南河与南岭,中国南部的主要地理分界线;"供极目"是指可以远望到的景色。这句诗人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牵挂。
8. 少年为句未须哀:这句话中,"少年为句"是诗人回忆过去年少时写下的诗句;"未须哀"则表示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内心并不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陈师道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独特见解。诗人以老年的自己形象作为开篇,描绘出身体的疲惫和疼痛。随着春天的到来,樱笋等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却感到生命的无奈与短暂。诗人通过“败絮不温生虮虱,大杯覆酒著尘埃”两句,寓情于景,生动地描述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回顾了过去的岁月,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的孤独和无助。同时,诗人又通过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河山,表达了尽管生活艰辛,但仍要心怀希望的信念。
整首诗歌,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慨,表达了在春天里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年华老去,但诗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激励自己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春怀》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04年,正值宋朝徽宗时期。在这一年里,陈师道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重要转折。此前,他一直担任太学正一职,但在这一年里,由于与当时的权臣蔡京不合,被贬为徐州教授。这次贬谪对他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危机四伏。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加大,农民起义频发。蔡京等权臣把持朝政,排斥异己,使得政治环境更加恶劣。陈师道作为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对这种状况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陈师道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他用“桃李笑春风”的形象比喻,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那些追逐名利、醉生梦死的人。同时,他也用“黄鹂愁雨声”来表达自己对现实困境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展现了陈师道作为一个诗人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