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成会咏一首
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
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
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
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
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
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
盘庚迁美士,陶侃效兼庸。
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
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泉水汇聚成汪洋大海,一个小镇在天际间崛起。
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享受着皇宫般的恩典。
四周环绕着峻峭的山岳,不远处是大江雄伟的身姿。
这座建筑高大宏伟,直冲云霄,阳光与月华在其中交织。
巨大的树木参天而立,犹如烟雾中的巨木;珍贵的宝石光彩照人,彰显出尊贵的地位。
文人墨客们唱起诗歌,赞美这美好的地方;民众和谐相处,重视教育和军事训练。
向商朝的贤臣盘庚学习,陶侃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我们举办宴会邀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敞开窗户欢迎每一位有才能的人。
这样的景象,无愧于南方地区的仰望,但愿能为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去完善
释义
1. 泉潮:指福建南部沿海一带,因面临大海,潮水涌起如泉水涌动,故称泉潮。
2. 天中:此处指地处天地之间的地理位置。
3. 筮宅:卜居的意思,通过占卜来选择居住的地方。
4. 龙钟地:形容这块土地富饶而繁华。
5. 燕翼宫:燕翼,这里是祝愿的意思;宫,此处指学堂或府邸。这里是指祝愿学堂或府邸得以兴盛。
6. 环堂:环绕的庭院。
7. 巍岳:高大的山岳。
8. 带砺:比喻山河相连。
9. 大江:指当地的河流。
10. 轮奂:华丽壮观的建筑。
11. 晶华:明亮的光辉,这里用来形容日月之光。
12. 凌烟:攀上高处的烟雾,形容建筑物的高度。
13. 乔木:高大的树木。
14. 献宝介圭崇:献宝,指献上珍宝以供奉神明;介圭,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圭。
15. 昆俊:杰出的贤能之士。
16. 常棣:古代的一种花,象征兄弟情谊。
17. 民和教即戎:民和,指民众和谐相处;教即戎,教育人们要警惕战争,做好军事准备。
18. 盘庚迁美士:盘庚,商朝的一位君主,这里用他来比喻一位英明的领导人;美士,品德高尚的人才。
19. 陶侃效兼庸:陶侃,东晋时期的一位名臣,这里用他来比喻一位勤奋工作、政绩显著的官员。
20. 设醴延张老:设醴,准备美酒;延张老,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
21. 开轩礼吕蒙:开轩,打开窗户;礼吕蒙,向吕蒙学习。吕蒙,三国时期的东吴将领,以好学著称。
22. 无孤南国仰:无孤,不孤独;南国,南方地区;仰,敬仰。这句话是说南方地区的人们都敬仰这位领导人。
23. 庶补圣皇功:庶补,尽力弥补;圣皇,皇帝,这里指国家的领导者;功,功业。这句话是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皇帝的功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泉州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诗人以“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开篇,描绘了泉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地理位置。接下来,通过“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表达了对泉州历史的敬仰之情,强调了泉州作为古代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历史地位。
诗中还通过“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描述了泉州周边的壮丽山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光的热爱。同时,“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赞美了泉州的城市建设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的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希望泉州人才辈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通过“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寓意泉州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而“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则希望泉州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此外,诗人还通过“盘庚迁美士,陶侃效兼庸”鼓励泉州人民学习古人优秀品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最后,以“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能之士的尊重和礼遇,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关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泉州的美丽风光和历史底蕴,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成会咏一首》是唐朝诗人陈元光在唐玄宗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诗人寄情山水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元712年至756年,即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此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陈元光以诗人的才情,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陈元光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曾任御史大夫、工部侍郎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历经沧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然而,陈元光作为一个有识之士,他对社会的关注并未因生活环境的改善而减弱。相反,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