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行
至人平念虑,好恶归其衷。试剑三苗罪,同车盖世雄。断蛟驱猛虎,附凤翊飞龙。际会风云上,清平岭海中。穷民加保惠,勋士禄功庸。姝子干旌纰,妖淫桎梏凶。热筹消{氵灾}气,精盖启宸聪。卓尔三才立,岿哉一道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至人平定心中的想法和喜好,使得内心趋于平静。在试剑之处有三苗之罪,与英雄同乘一辆车盖过世人。斩断蛟龙、驱逐猛虎,依附凤凰腾飞的飞龙。等到时机到来,一起飞翔在风云之中,在海上的小岛上享受清静和平。帮助穷苦百姓获得保护,对功勋之士给予回报。美丽的女子得到了旌旗,邪恶的人被枷锁束缚。用热情消除寒冷之气,用精华开启天子的明智。超凡脱俗的三才确立,宏伟壮观的道义共同遵循。
去完善
释义
1. 至人:指德行修养极高的人。
2. 平念虑:平定心中的想法。
3. 三苗:古代中国南方的一个部落。
4. 盖世雄:盖世英雄,形容非常英勇的人物。
5. 断蛟驱猛虎:形容英勇事迹。
6. 附凤翊飞龙:比喻得到君王信任而显贵。
7. 际会:指时机的汇合。
8. 穷民:贫困的人民。
9. 保惠:保护并施恩给人民。
10. 勋士:有功绩的人。
11. 禄功庸:给予有功绩的人的奖赏。
12. 姝子:美女。
13. 干旌纰:赞美之意。
14. 妖淫:邪恶势力。
15. 桎梏:束缚。
16. {氵灾}气:混乱的局面。
17. 精盖启宸聪:君主明察事理,广纳意见。
18. 卓尔三才立:意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 岿哉一道同:道:道理、法则,共同遵循一个正确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至人行》是唐代诗人陈元光所著的一首五言律诗,以颂扬至人的品德和功绩为主题。首联“至人平念虑,好恶归其衷”,指出至人的品质在于平静的思考与坚定的立场。颔联“试剑三苗罪,同车盖世雄”描绘了至人斩奸除邪、统一寰宇的英勇形象。颈联“断蛟驱猛虎,附凤翊飞龙”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至人驾驭自然、缔造和平的智慧与勇气。
接下来,尾联“际会风云上,清平岭海中”则进一步抒发了至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家国太平、民生安康的美好愿景。全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传颂了至人崇高的道德品质与卓越的历史贡献,使之成为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人行》是唐朝诗人陈元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690年前后,当时正值唐初盛世,国力昌盛,社会繁荣。
陈元光,字廷炬,福建人,自幼聪颖过人,擅长文学、兵法。他在唐高宗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后因平定“蛮獠啸乱”而声名大噪,被任命为漳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倡导文化教育,鼓励农耕生产,使得漳州地区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一代名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元光作为一个忠诚的官员和杰出的文人,他以饱满的热情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繁荣富强。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情,描绘出一幅祥和安康的社会景象。《至人行》就是这样一首诗,表达了陈元光对王道之治的向往和对民众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