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裴使君王探公

标题包含
酬裴使君王探公
百粤临南海,儒冠任使轺。 馈我兼金佩,和之美玉箫。 清风生四座,丽日正良霄。 意气宜令契,公忠岂古饶。 简书频诵读,玉烛要均调。 冰鉴秋霄察,君门万里遥。 骊騑歌四牡,谔谔答清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越靠近南海, 儒家学者被派遣出使. 赠给我黄金饰品, 和美玉制成的箫. 凉爽的风吹拂四周, 明亮的太阳在美好的夜晚闪耀. 彼此的心意应该契合, 公众的忠诚怎么会被古人夸耀. 简书频繁阅读, 好的政策需要平衡调整. 秋天高挂的明镜洞察, 离君王的门庭还有万里之遥. 用马车的歌声唱出四方的贡献, 对朝政直言不讳.
去完善
释义
百粤:泛指广东、广西之地。 南海:中国南方的大海。 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 使轺:指裴使君出行所用的车辆。 兼金佩:指珍贵的玉佩。 和之:指诗歌唱和之作。 美玉箫:指用美玉制作的箫。 清风:比喻清廉之风。 四座:指周围众人。 丽日:明媚的阳光。 良宵:美好的夜晚。 意气:志向与气概。 契:投合,契合。 公忠:公正忠诚。 古饶:指古代的贤臣。 简书:指公事文书。 玉烛:指太平盛世。 均调:平衡调和。 冰鉴:如冰般明察。 秋霄:秋天的高空。 察:观察,审查。 君门:指朝廷。 万里遥:指离朝廷遥远。 骊騑:也作“离岐”,马名。 四牡:《诗经·小雅·四牡》中的诗篇,描述在外奔波的使者思念家乡的心情。 谔谔:直言不讳的样子。 清朝:朝廷。
去完善
赏析
《酬裴使君王探公》是唐代诗人陈元光写给裴使君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彼此的敬仰之情。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首联“百粤临南海,儒冠任使轺”描绘了作者所在地区(百粤)与裴使君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两人共同面对的困境。这里以“儒冠”喻指文人,“使轺”则表示朝廷派遣的使者,体现出裴使君的忠诚与担当。 颔联“馈我兼金佩,和之美玉箫”表达了裴使君赠送礼物的情谊。“兼金佩”意指珍贵的金属配饰,象征友情如同黄金般宝贵;“美玉箫”则代表美好和谐的乐章,寓含二人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氛围。 颈联“清风生四座,丽日正良霄”展现了二人相处时愉悦的场景。“清风”喻指二人的高洁品质,“四座”表示周围环境;“丽日”象征美好的时光,“良霄”则是夜晚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表达出在美好的日子里,他们的友谊如清风拂面,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尾联“骊騑歌四牡,谔谔答清朝”揭示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美与敬意。“骊騑”和“四牡”分别代表骏马和忠诚之臣,以骏马比喻裴使君的才华横溢;“谔谔”表现他的耿直坦率,用这些词语来表达对裴使君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答清朝”意味着为国家尽心尽力,突显了裴使君的爱国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裴使君王探公》是唐代诗人陈元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创作的。 在唐玄宗时期,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繁荣和稳定的时期,即所谓的“开元盛世”。然而,在这个时期,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然受到威胁。陈元光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将领,被任命为岭南道副大使,负责镇守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在这个背景下,陈元光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裴使君的怀念之情。诗中提到“王探公”,指的是裴使君因公务出差而离开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以及自己肩负的重任。 陈元光在诗中表示,虽然他与裴使君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意是相通的。他希望裴使君能够早日完成任务,回到故乡,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