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语土民
庙算符天象,干旄格有苗。
三军歌按堵,万骑弛鸣镖。
虔岭顽民远,朝阳寇逆招。
偃文休众士,锡命自皇朝。
莫篆天然石,惟吹洛下箫。
声闻神起舞,气感海无妖。
方叔猷元壮,相如赋未饶。
成周放牛马,林野任逍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庙宇计算与天象相符,英勇士兵犹如苗般茁壮成长。
军队有序布阵,骑兵快速驰骋。
虔诚之岭边远处的顽固民众,朝阳下叛乱敌人浮出水面。
休息时的文人雅士,朝廷赐予重任。
不雕琢天然石头,只吹奏洛阳洞箫。
声波传播使神灵起舞,大气感应海上无妖邪。
有方叔这位英雄人物,司马相如作赋亦感惭愧。
走向周朝,让牛羊马匹在树林田野中自由自在。
去完善
释义
《修文语土民》
陈元光
庙算符天象:庙算,指朝廷的谋划;符天象,符合天文现象。
干旄格有苗:干旄,古代的一种标志物;格有苗,有苗人顺从。
三军歌按堵:三军,军队;按堵,安稳的样子。
万骑弛鸣镖:万骑,众多的骑士;弛鸣镖,指巡游的人马。
虔岭顽民远:虔岭,地名;顽民,顽固不化的人。
朝阳寇逆招:朝阳,阳光照耀的地方;寇逆,叛逆之人。
偃文休众士:偃文,停止用兵;休众士,让士兵休息。
锡命自皇朝:锡命,赐命;皇朝,皇帝的统治。
莫篆天然石:莫篆,不要刻画;天然石,天然的石头。
惟吹洛下箫:惟吹,只吹奏;洛下箫,洛阳的箫声。
声闻神起舞:声闻,声音传播;神起舞,神明起舞。
气感海无妖:气感,气势所感;海无妖,海上没有风波。
方叔猷元壮:方叔,古代贤臣;猷元壮,道行高深。
相如赋未饶:相如,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赋未饶,作品仍未尽兴。
成周放牛马:成周,古地名;放牛马,放任牛马。
林野任逍遥:林野,树林原野;任逍遥,自由自在。
去完善
赏析
《修文语土民》是一首表达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的诗篇。诗人陈元光在诗歌中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场景,赞美英勇的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和百姓而勇敢战斗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修文语土民》是唐代诗人陈元光的一首描绘戍边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当时陈元光担任福建南部地区的军事长官。在这首诗中,陈元光通过对边疆地区土民的关切和教诲,表达了其对民族和谐、民生改善的热切期望。
陈元光出生于一个文武世家,他的父亲陈政曾率军镇压福建南部的蛮族叛乱。陈元光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在福建南部地区推行教化,加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交流融合。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诗篇,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民族和睦的期许。
在陈元光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战乱导致了中原地区的经济衰退和社会不安,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陈元光积极主张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希望通过文化教育和制度建设,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