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庭春宴
东风驱冻去,万品破阳辉。
红紫粧春媚,罍樽试酒奇。
公庭开月榭,农榼荐时牺。
兴逐芳芬发,杯同蜂蝶飞。
谁云佳节会,独与赏心违。
信手撚红瓣,粘衣尽紫蕤。
阴移来日者,各赠满须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散严寒,万物在阳光下闪耀光辉。
红花绿叶妆扮春天,艳丽妩媚;举起酒樽品尝美酒,味道奇特醉人。
官方庭院中设有赏月的水榭,农民们贡献着应时的美食。
我们兴致勃勃地追逐花香,举杯共饮,如同蜜蜂蝴蝶翩翩起舞。
谁说美好的聚会必须遵守固定的规矩?今天只与自己的心灵分享这美景。
随手拈起一片花瓣,飘落在衣服上,紫色的花朵遍布衣间。
太阳渐渐西沉,我们都满载而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风:春风。
2. 万品:万物。
3. 红紫:红花紫花。
4. 粧春媚:妆扮春天的妩媚。
5. 罍樽:泛指酒器。
6. 月榭:建在水边的亭台。
7. 农榼:农家盛酒的器具。
8. 时牺:应时的牺牲。
9. 兴逐:兴致随。
10. 芳芬发:花开芬芳。
11. 杯同蜂蝶飞:比喻欢快气氛。
12. 佳节会:指春宴。
13. 独与:独自参加。
14. 赏心违:违背赏心乐事之意。
15. 信手:随手。
16. 红瓣:花瓣。
17. 粘衣:落在衣服上。
18. 紫蕤:紫色的花朵。
19. 阴移:阴天移动。
20. 满须归:形容酒后满足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场在公庭举办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和珍惜。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观察,将阳光、红花、紫蕾、美酒等元素融入到诗中,营造出一个欢快、愉悦的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佳节会”的盛大庆典和自己独自欣赏美景的心情,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庭春宴》是唐朝诗人陈元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陈元光曾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整顿纲纪。他在任期间,公正廉洁,尽职尽责,赢得了百姓和朝廷的赞誉。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政治斗争的暗流。当时,唐朝的权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争权夺利,朝政腐败,民不聊生。陈元光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对这种现象深感痛心,但他又无力改变局面。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元光创作了《公庭春宴》。这首诗描绘了公庭春宴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对比公庭春宴的欢乐氛围和诗人内心的忧虑,诗人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