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杨大谏
东南云物异,端正产贤人。
才大可高古,名雄始入秦。
文江横舫檝,艺圃刬荆榛。
民事忧偏切,金门老更亲。
天教任孤直,帝亦赏清贫。
功业荣书史,铨题洽缙绅。
苦闻辞禄绶,远拟访仙真。
却顾希颜者,迟留塞草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南地区的气候和景致独特,盛产许多有才德的人。
他们才能卓越,足以承受厚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名声广泛传播并进入了社会的高层领域。
这些人才,就像一条河川上的船舶,在艺术花园中修剪清理那些杂乱的灌木丛。
他们对民生问题有深深的担忧和关切,总是希望能够在政府和民间都能有所作为。
他们都相信天意决定他们的孤独和正直,同时也得到了皇帝的欣赏和支持。
他们在历史上的成就被记载下来,广泛地流传于读书人和士大夫之间。
尽管如此,他们仍愿意舍弃官位和荣誉,去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探索生命的真相。
在他们看来,回顾和模仿古人的智慧是最好的途径,因此常常驻足于那充满生机的原野和春天般的鲜花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东南云物异:指东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北方不同。
2. 端正产贤人:意思是良好的环境养育了贤能的人。
3. 可高古:可以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风度。
4. 名雄始入秦:指名声显赫的人物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
5. 文江横舫檝:比喻文章如同航行在江河中的船只,寓意着传播广泛。
6. 艺圃刬荆榛:形容艺术园中的荆棘被清除,代表着艺术的繁荣发展。
7. 民事忧偏切:关心民众的生活是作为官员的责任所在。
8. 金门老更亲:表示在金门这个官职上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亲近。
9. 天教任孤直:意指上天允许一个人保持孤独正直的品质。
10. 帝亦赏清贫:皇帝也会赏识那些生活简朴的清廉之人。
11. 功业荣书史:立下功勋的人物将载入史册,为后人传颂。
12. 铨题洽缙绅:选拔官员的过程让士大夫阶层感到满意。
13. 苦闻辞禄绶:听说有人辞去官职,感慨万分。
14. 远拟访仙真:希望能远离世俗纷扰,追求仙境般的美好生活。
15. 却顾希颜者:回顾那些仰慕颜回那样品行的人。
16. 迟留塞草春:期待在春天时再次相聚,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文人志士的高尚品德和执着追求的诗歌。诗人首先描绘了东南地区的奇特景象,赞颂了人才辈出的盛况。接着,诗人用“才大可高古,名雄始入秦”来形容这位名叫杨大谏的文人,其才华横溢、声名显赫。诗人还提到他文章横溢,才艺出众,如同文江中行驶的大船,艺圃中的绿荫一样令人叹服。然而,杨大谏并不热衷于名利,而是关心民生疾苦,以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他的品性高洁,得到皇帝的赏识,事业也如日中天,被人们称颂不已。最后,诗人透露杨大谏决心放弃官职,追求隐逸的生活,去寻找仙真之境。尽管如此,他还是挂念着那些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想和他们共享大自然的美好。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杨大谏的风范,赞颂了他的高尚品质和高远志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杨大谏》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张咏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97年至1004年之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国家政治稳重而务实。
在这段时间里,张咏因才干出众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重要职务,致力于国家治理和民生改善。然而,在如此显赫的地位背后,他仍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态度,担忧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当重任。这种谦虚和忧虑在《上杨大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面临着来自辽、西夏等国的威胁,国家处于内外忧患的境地。因此,朝廷迫切需要选拔贤能之才共同治理国家,使国家逐步走向强盛。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张咏深感责任重大,时刻警惕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为国家出一份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