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收起妆容告别豹尾之地,满怀怨恨度过龙鳞关卡。明月下的黄金首饰闪闪发光,玉指沾满胡地的风尘。
菱花镜子已经暗淡无光,柳叶般的眉头愁云密布。只有那悠悠的笛声,伴随着春天的气息在芳树间回荡。

去完善
释义
1. 相和歌辞: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
2. 王昭君:即王嫱,汉元帝时的宫女,后出塞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3. 敛容辞豹尾:形容王昭君离家出嫁时的场景。
4. 缄怨度龙鳞:形容王昭君带着哀怨的心情渡过黄河去往匈奴。
5. 金钿明汉月:指王昭君在汉地梳妆打扮,即将离开故土。
6. 玉箸染胡尘:指王昭君到达匈奴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忧愁。
7. 妆镜菱花暗:形容王昭君离家后的心境,感到生活暗淡无光。
8. 愁眉柳叶嚬:形容王昭君的愁绪,如柳叶般皱起。
9. 惟有清笳曲:只有那悲凉的匈奴音乐陪伴着王昭君。
10. 时闻芳树春:偶尔还能听到故乡春天的消息。

去完善
赏析
《相和歌辞·王昭君》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王昭君的容貌、服饰以及所处的环境,展现了她离别家乡、远嫁异域的情景。首联“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描述了昭君离开故乡时的庄重神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颔联“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则表现了她在异国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在异乡生活的不易。颈联“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描绘了昭君在异国思乡的容颜变化,展现出她的忧愁与哀伤。尾联“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则暗示了昭君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她仍然坚持着对生活的信念,渴望听到故乡的歌声。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形象和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离乡背井、身处异国的女子的悲伤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她深深的同情与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昭君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描绘昭君出塞的古风诗。这首诗意境辽阔、情感深沉,抒发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家国故土的眷恋。
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世纪初,此时正值初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然而宫廷斗争激烈,使正直有为的文人学士备受压抑,处境艰难。这一时期,骆宾王曾入朝为官,但因性格刚直,不善逢迎,难以立足朝廷。他虽才学横溢,却郁郁不得志,这或许正是他借王昭君故事来抒发个人感慨的原因。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以昭君为主题的诗歌非常盛行。昭君远嫁匈奴,引起了人们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幸福的深深思考。然而,能够像骆宾王这样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刻剖析昭君内心世界以及寄予自己悲愤之情的诗人却不多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