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

标题包含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
步辇下明光,鸣鞘出未央。 属车多载酒,夹道竞焚香。 云管飘梅吹,蜺旌昏鸟章。 從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 玉辂天行健,金壶书漏长。 光风泛兰蕙,仙雾拂旂常。 宿雨收林薄,晨曦艳屋梁。 闾净空里巷,旄罕隘康庄。 托乘奉珍使,先驱执戟郎。 從桥初转毂,凭轼见垂裳。 暂驻时龙驭,前鹽戏马场。 由来讲武事,所以服遐荒。 电影流机石,鸦群发大黄。 千钧宁觉重,七札岂曾妨。 卒勇如虓虎,人观若堵墙。 腰鞬晋元帅,扈跸汉诸王。 聊用夸胡客,还闻讋鬼方。 回与百里囿,锡宴九霞觞。 射以驺虞节,歌为白雪介。 仙山鲸海上,御苑斗城旁。 周镐欢麀鹿,虞韶集凤皇。 瑶池春水渌,犹误濯沦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步辇下阳光普照,鸣鞘声从未央宫传出。 车辆装载着美酒,两旁行人争相焚香。 云端管乐飘荡,霓旌招展,鸟儿盘旋。 随从骑着沙苑马,卫士持羽林枪。 天子坐车前行,金壶滴漏计时悠长。 和风吹过兰蕙,旗子在仙雾中飘扬。 昨晚的雨洗净了树林,晨曦映照着房梁。 宽阔的道路空荡荡,仅有零星的商队经过。 侍卫们沿途护卫,有使者前往他国奉上珍宝。 过桥时转了方向,倚着车轼可以看见皇帝的长袍。 临时停车在龙驭处,前往盐地视察马场。 是为了讲解军事,教化边疆异族。 战车战斗激烈,乌鸦群起飞舞大黄。 千人之力不觉沉重,箭穿七札未曾妨碍。 勇士威猛如虎,观众人山人海。 腰间挂着箭袋的是元帅,护驾的是汉朝的王公贵族。 对胡人炫耀武力,也令鬼方闻风丧胆。 回到百里囿园,设宴款待。 以驺虞的节奏射箭,歌唱白雪歌。 蓬莱仙境在海域之上,皇宫在都城的旁边。 周朝的都城充满着欢乐气氛,犹如狩猎的鹿和凤凰。 瑶池的春天水色青绿,像是错把莲花当作了浪花。
去完善
释义
1. 步辇下明光:步辇,皇帝乘坐的车;明光,指汉代的明光宫,这里借指皇宫。这句意思是皇帝从皇宫出发。 2. 鸣鞘出未央:鸣鞘,形容马鞭声;未央,未结束,这里借指皇家宫殿。这句描绘皇帝出行的场景。 3. 属车多载酒:属车,随从车辆;载酒,装载酒水。这句写随行车队装载酒水的场景。 4. 夹道竞焚香:夹道,道路两旁;竞焚香,竞相烧香的景象。这句描绘道路两旁百姓竞相烧香的情景。 5. 云管飘梅吹:云管,竖笛类乐器;梅吹,古曲名,又称《梅花落》。这句描述乐队演奏的音乐。 6. 蜺旌昏鸟章:蜺旌,天子仪仗中绘有鸟纹的旗子;昏,昏暗。这句描绘天色渐暗时的景象。 7. 从臣沙苑马:从臣,随从大臣;沙苑马,指在沙苑地区饲养的马匹。这句写随从大臣骑着沙苑马陪同皇帝。 8. 卫士羽林枪:卫士,皇家禁卫军;羽林枪,一种兵器。这句描绘禁卫军的装备。 9. 玉辂天行健:玉辂,皇帝的座驾;天行健,源自《易经》,意为天道刚健不息。这句赞美皇帝出行的威仪。 10. 金壶书漏长:金壶,古代计时器;书漏长,时间漫长。这句表示时间流逝。 11. 光风泛兰蕙:光风,明媚的风;兰蕙,兰花和蕙草。这句描绘美好风光。 12. 仙雾拂旂常:仙雾,云雾缭绕;旂常,指天子的旗帜。这句表现仙境般的景象。 13. 宿雨收林薄:宿雨,隔夜的雨;林薄,林木茂密的地方。这句描写雨后清新的环境。 14. 晨曦艳屋梁:晨曦,早晨的阳光;艳屋梁,阳光照在房屋梁上。这句描绘晨光映照的景象。 15. 闾空里巷:闾空,街巷空旷;里巷,住宅区的小巷。这句表现街道的宽敞。 16. 旄罕隘康庄:旄罕,山高耸的样子;隘康庄,险峻的道路。这句描绘道路崎岖的情景。 17. 托乘奉珍使:托乘,依靠乘车;奉珍使,携带珍宝出使的人。这句写使者出行。 18. 先驱执戟郎:先驱,先行引导的人;执戟郎,宫廷侍卫。这句描绘侍卫队伍。 19. 从桥初转毂:从桥,位于建康(今南京)的浮桥;转毂,车轮转动。这句描述过桥的场景。 20. 凭轼见垂裳:凭轼,倚靠车前横木;垂裳,下垂的衣裳。这句描绘皇帝的仪态。 21. 暂驻时龙驭:暂驻,暂时停留;时龙驭,时间宝贵。这句表现皇帝行程紧张。 22. 前盐戏马场:前盐,指游乐前的准备;戏马场,皇帝骑马游乐的场所。这句描绘皇帝在马场游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跟随皇帝出游的情景。开篇通过步辇、鸣鞘等词语描绘出行的盛大场面。接着描述了随从车辆载酒、夹道焚香等细节,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富丽堂皇。诗人还通过对云管、霓旌、卫士、金辂等事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示出游行的壮观景象。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春雨后的美景、壮丽的宫殿以及康庄大道上的盛况。诗中还提到了皇帝在出游过程中对讲武事的重视,表达了国家强大的信念。最后,诗歌以皇帝赐宴、欣赏歌舞、游览美景等情节收尾,展现了一派祥和的氛围。整首诗歌语言华丽,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充分展示了北宋盛世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初春时节,年仅二十多岁的杨亿在一次陪同皇帝出游的活动中,有感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皇帝的德治之举,写下了这首纪事诗《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 这一时期的杨亿,在文学和官场上都崭露头角,成为一代才俊。他先是被任命为左司谏,后升为翰林学士。他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关注民生疾苦,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的诗歌才能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多次受到皇帝的褒奖。 咸平六年是北宋王朝相对稳定的时期,宋真宗在位时推行“仁政”,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杨亿在这一时期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对皇帝的德治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此次扈從宸游,他目睹了皇帝的亲民形象,深感皇帝的关爱民眾之心,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