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坐

标题包含
夜坐
霜蟾照户鼓三更,独坐蒲团一盏灯。 名利此时都踏破,分明一个在家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映照寒霜笼罩门户,三更时分回荡着鼓声,我独自坐在蒲团上,只有一盏油灯陪伴。此时此刻,功名利禄都被抛诸脑后,显得如此清晰明确:我只是一个在家修行的僧人。
去完善
释义
1. 霜蟾:指明亮的月光。蟾:古人指月亮为蟾。 2. 鼓三更:指敲响了半夜三点钟的更鼓。三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3. 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圆形坐垫,僧人用以打坐。 4. 踏破:即抛弃。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由“霜蟾”(即明亮的月光)与“独坐蒲团一盏灯”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夜间静谧的氛围。而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以“名利此时都踏破”的形象表达,展现出自己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分明一个在家僧”则传达出诗人在静思中的自我发现——自己犹如在家修行的僧人一般,沉浸在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之中。全诗以简练、生动的笔触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体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洁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舒邦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至1206年间,即南宋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而国内则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反思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舒邦佐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也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 在创作《夜坐》时,舒邦佐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中举。这使得他在仕途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也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