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后书怀

标题包含
雨后书怀
策策西风两鬓秋,瘦藤独倚思悠悠。 送凉小雨勾牵睡,泼面新醅断送愁。 涉世已经三折臂,浮生空白一分头。 流行坎止随天意,且著烟蓑上钓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轻的秋风抚过我的双鬓,带走了盛夏的热烈,我在这萧瑟的季节中独自思念。绵绵细雨拂过我的脸颊,如同冰冷的指尖触碰,让我在孤独的长夜中陷入沉思。 过去的经历如同一道曲折的山路,蜿蜒曲折。但人生如戏,何必执着于每一处弯道的走向?让一切顺其自然吧,就像披着烟雨的我,踏上那条满是钓客的小舟。
去完善
释义
1. 策策:风声;指西风萧瑟的声音。 2. 西风:秋风,这里代表秋天的到来。 3. 两鬓秋:形容头发花白,表示年岁已高。 4. 瘦藤:枯瘦的藤条,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孤独的身影。 5. 独倚:独自依靠在……上,这里指作者独自依靠在瘦藤上。 6. 思悠悠:思绪悠远,指作者在思考深远的问题。 7. 送凉小雨:带来凉爽的小雨,指秋天的细雨。 8. 勾牵睡:吸引人们入睡,这里指秋雨让人昏昏欲睡。 9. 泼面:扑面而来的意思,这里指酒香扑鼻。 10. 新醅:新酿的酒,这里指美酒。 11. 断送愁:指借酒消愁。 12. 三折臂:指多次遭受挫折,这里形容作者经历丰富。 13.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14. 空白一分头:指人生已过了一半。 15. 流行坎止:意为水流行进时高低不平,指人生的起伏不定。 16. 天意:上天的安排,这里指命运的安排。 17. 著烟蓑:穿上蓑衣,这里指作者准备去钓鱼。 18. 上钓舟:登上钓鱼的小船,这里表示作者打算过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舒邦佐的《雨后书怀》这首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诗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旷脱俗的画面。此诗的立意疏朗而又婉约,诗人以个人的心境和情绪展示出深沉的人生哲理。 首联“策策西风两鬓秋,瘦藤独倚思悠悠”以秋天的西风吹拂、消瘦的藤蔓独自依偎的场景作为开篇,传达了诗人在独立沉思中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颔联“送凉小雨勾牵睡,泼面新醅断送愁”描述了凉意袭人、微雨绵绵的景象,以及新酿的美酒带给诗人的慰藉。这里充分展现了诗人享受自然生活的同时又饱含忧虑的情感色彩。 颈联“涉世已经三折臂,浮生空白一分头”则表达诗人面对世事浮沉的感慨,在经历诸多曲折之后,人生已是过半,既有对过往的反思,也暗示对未来的期许。 尾联“流行坎止随天意,且著烟蓑上钓舟”是诗人抒发的豁达心态,寓意着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这两句虽然含有消极避世的意味,但也展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和生活的坦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书怀》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舒邦佐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代。他曾任过官职,后因战乱被迫回到家乡。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困境,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然而,他的家乡地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田园生活宁静而美好。在这首诗中,他以雨后天空为背景,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田园生活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这一时期的南宋王朝内外交困,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内部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舒邦佐辞官回乡,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他在诗中写道:“雨洗见晴天,山光满眼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雨后天晴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美丽风光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