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
晚来颇忆林塘幽,又拄乌籐款款游。
细雨斜风三日后,落花啼鸟半春休。
不知何处数声笛,唤起幽人一点愁。
頼有青蛙知客恨,笙歌一部起池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不禁回想起那幽静的树林和水塘,于是拄着乌藤慢慢散步其中。
在细雨斜风和三天之后,已是落花满地、啼鸟声声,春天已经过去一半。
不知从何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笛音,唤起幽居之人心中的一丝忧愁。
幸亏有池塘边的青蛙了解我客居的哀愁,它用一部笙歌抚慰着我心灵深处。
去完善
释义
1. 晚来:诗人描述他晚些时候去游览。
2. 颇:相当,很。
3. 忆:回忆,想起。
4. 林塘:林木和水塘,这里指园林或水边。
5. 幽:幽静,宁静。
6. 又拄乌籐:诗人在散步时,手中拄着乌籐制成的拐杖。
7. 款款游:慢慢行走的样子。
8. 细雨斜风:形容微风吹拂和细雨飘落的景象。
9. 三日:持续三天。
10. 落花啼鸟:花落和鸟鸣的景象,通常用来表示春天的结束。
11. 半春休:半个春天过去了。
12. 不知何处:不知道在哪个地方。
13. 数声笛:指听到了几声笛子吹奏的声音。
14. 唤起幽人一点愁:指悠扬的笛声让诗人产生了些许忧伤之情。
15. 頼:同“赖”,依赖,依靠。
16. 有青蛙知客恨:这里是说池塘里的青蛙仿佛能感知到游客心中的遗憾。
17. 笙歌一部:指一支乐队演奏的音乐。
18. 起池头:从池塘的一头开始响起。
去完善
赏析
《晚步》是南宋诗人舒邦佐所写的一首描绘春日暮色的抒情诗。诗人在晚步之际,想起了昔日的林塘幽景,于是拄着乌籐杖在细雨斜风和落花啼鸟的春光中漫步。然而,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一阵笛声,唤起了诗人的一缕忧愁。幸运的是,池塘边的青蛙仿佛能感知到诗人的哀思,顿时演奏出一首笙歌,为这春天增添了一抹生气。
这首诗以“晚步”为题,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分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通过对“幽林塘”的回忆、“细雨斜风”和“落花啼鸟”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传达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暂。而在“不知何处数声笛,唤起幽人一点愁”的诗句中,诗人巧妙地通过笛声的传递,使自己的离愁显得更为深刻和感人。最后,通过“頼有青蛙知客恨,笙歌一部起池头”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尽管面临离愁别绪,但仍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的积极人生态度。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步》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1100-1200年),正值南宋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舒邦佐,身为一个有志向的知识分子,虽然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道,但依然对人生充满热情。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继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真理。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创作的。
通过这首《晚步》,我们可以看出舒邦佐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点滴,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困境。这也是他在当时社会中能够保持心态平衡,坚持信仰的表现。尽管社会动荡、家国离散,诗人依然能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