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赵仲白

标题包含
和赵仲白
寤寐曹刘不解忘,双眸炯炯月中霜。 高吟出轴茧丝富,雅思萦春柳絮香。 后进推排唯我拙,前人准拟觉君长。 只今天下多名士,深谢新篇掷夜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日夜难以忘怀的是那两位才情出众的人——曹操和刘备,他们的光辉仿佛明亮的月光照耀在霜雪之上。他们诗作的高雅犹如蚕茧中的丝线,源源不断、丰富多彩;其诗篇中洋溢的意境如同春天的柳絮,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作为后来之人,我只能感叹自己才能浅薄,无法与他们并肩而行。而他们则如前方的路标,引领着我去探索诗歌的长路。如今天下有众多才子佳人,能够欣赏这些佳作并为之倾倒,这实在是令人喜悦的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寤寐:指日夜思念或忧虑。这里引申为渴望与曹植、刘桢相提并论的诗人。 2. 曹刘:即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和刘桢。 3. 不解忘:指难以忘怀,一直挂念。 4. 双眸炯炯:形容眼神明亮有神。 5. 月中霜:指月光皎洁如霜。 6. 高吟:指诗人用高亢的声调吟咏诗篇。 7. 出轴茧丝富:指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所展示的丰富才情。 8. 雅思:指诗人所具有的高雅情趣。 9. 萦春柳絮香:形容春天的气息。 10. 后进推排唯我拙:作者自谦之词,认为自己才华有限,不如其他同辈。 11. 前人准拟觉君长:意为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觉得赵仲白的诗歌成就比他们更高。 12. 只今天下多名士:指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才学的人。 13. 深谢新篇掷夜光:指对赵仲白的新作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赵仲白”,是陈宓写给朋友赵仲白的诗作。诗人从自身的角度表达了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对朋友的赞誉。 首联中,“寤寐曹刘不解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师如曹操、刘备等人的敬仰之情,他们在诗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双眸炯炯月中霜”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眼中明亮的光彩,暗含诗人坚定的信念与豪情壮志。 颔联中的“高吟出轴茧丝富”,借用了“丝”的谐音,意指诗歌的高尚情操如同蚕丝一般细腻丰富。“雅思萦春柳絮香”则以柳絮香气作为比喻,描绘出诗人充满诗意的才情,恰如春天的气息弥漫于世间。 颈联则表现出诗人谦逊的心态,认为在文学方面自己并不擅长,仍需不断努力。而对朋友的赞美则是“前人准拟觉君长”,认为朋友的作品足以与前人媲美,展示出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谊和高度赞誉。 尾联则是向天下文人墨客表达感谢之意,感谢他们创作出了如此美好的诗篇,照亮了漫漫长夜。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古典文学的敬仰,也有对自我才情的自信,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赵仲白》是南宋诗人陈宓所作,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陈宓,字师复,莆田人,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和教育家,历任监察御史、知府、礼部侍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尤以写景抒怀见长。 在宋孝宗淳熙年间,赵构在位,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重视文化教育,使得南宋朝廷相对稳定。然而,随着北方金国的崛起,边境局势紧张,南宋朝廷内部也出现了腐败现象。在这首《和赵仲白》中,陈宓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陈宓在当时虽然受到朝廷重用,但他也深感自己才能不足以担起重任。他在诗中写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表达了对于国家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担忧。此外,他还抒发了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人生若浮云,聚散难期必”。 总之,《和赵仲白》这首诗反映了陈宓在南宋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