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使院晚出
青门无路入清朝,滥作将军最下僚。
同舍尽归身独在,晚风开印叶萧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绿色的门前,却无法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清朝世界。自己只能在这部作品中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就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将军。
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个回到了现实中,只有自己还在这里徘徊。夜幕降临,晚风吹动着叶子,发出了萧瑟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门:长安城东南门为青门,此处借指唐代的城门。
2. 清朝:清高的朝廷或政府机构,这里指的是尚书省。
3. 滥作:随意担任。
4. 将军:对高级将领的尊称,这里是指节度使。
5. 下僚:职位较低的人,这里指的是幕僚。
6. 同舍:同住一处的同事,这里指的是幕僚。
7. 开印:启用印章,开始办公。
8. 叶萧萧: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贫生活中坚守信念的情景。首句“青门无路入清朝”表达了对无法进入朝廷,登上政治舞台的遗憾。次句“滥作将军最下僚”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虽身为将军,却地位低下的现实处境。接下来的“同舍尽归身独在”揭示了周围人都已经弃他而去,唯有诗人还在坚守。最后一句“晚风开印叶萧萧”以景结情,借用晚风、落叶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人生的孤独感。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失意的心理和坚韧的品质,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太原使院晚出》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9年至851年之间,即唐宣宗大中三年至五年期间。这一时期,薛能因政治原因被贬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节度使的幕僚,在使院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
在这一特殊时期,薛能面临着个人生涯的重大转折。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要职,但因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屡遭贬谪。这次被贬至太原,虽然生活清苦,但使他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去观察和体验民间生活。
此外,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也与薛能的诗作密切相关。当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唐宣宗在位期间,政局相对稳定,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振大唐的繁荣。这些时代背景因素对薛能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在诗作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