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新丰别友人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
满楼春色傍人醉,半夜雨声前计非。
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
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家乡待了一百五十天还没回去,家乡的新丰似乎只有鸡犬还恋恋不舍。
整栋楼都被春天的气息笼罩着,让人沉醉,但半夜的雨声却让我觉得之前的计划并不现实。
环绕的小路和田埂在傍晚时分泛起绿色,荒凉的树木和岩石对着小河微微颤动。
春风吹来,眼泪伴随着花瓣飘落,憔悴的我与老朋友的见面也越来越少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五日为寒食节。
2. 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
3. 家未归:指离家在外,未能回乡。
4. 鸡犬独依依:语出汉·陆贾《新语·辨惑》“秦始皇帝尝曰:‘吾德过三皇,功过五帝,人莫予害,故吾骄吾色。’”其中描绘秦始皇出游时见一只鸡,一只狗相互依偎在一起,感慨万分。此处比喻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5. 满楼春色:形容楼外春天的景色十分美好。
6. 傍人醉:意为周围的人都陶醉在这美景中。
7. 半夜雨声:指夜半时的雨水之声。
8. 前计非:意思是之前预计的事情并不如意。
9. 缭绕沟塍:指水渠和田垄之间曲折相连。
10. 含绿晚:指傍晚时分,田垄间还留有绿意。
11. 荒凉树石:描述树木和石头显得荒芜而凄凉。
12. 向川微:向着河流的方向,风景显得微弱而遥远。
13. 东风吹泪:古人认为春风能使人的情绪变得哀伤,此处借东风表达离别之情。
14. 对花落:看到花瓣飘落,寓意美好时光的逝去。
15. 憔悴故交:形容因离别而产生的憔悴感与对朋友的怀念。
16. 相见稀:意指和朋友难得相聚。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寒食新丰别友人》中,诗人赵嘏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与朋友别离的情景。首先,诗中提到“一百五日家未归”,此处的“一百五日”指的是寒食节,此时正值清明时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而“家未归”则表达了作者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无奈。接下来,诗人通过“新丰鸡犬独依依”描绘出家乡的景色,表达出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随后,诗人写到“满楼春色傍人醉,半夜雨声前计非”,这里“满楼春色”形容的是繁华热闹的都市景象,而“傍人醉”则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接下来的“半夜雨声”暗含着世事无常,前计难以实现的感慨。接着诗人以“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展现郊外暮春的景象,这使诗人更加怀念故乡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更是将诗人离愁别绪推向高潮。“东风吹泪”写离别时的心痛,“对花落”则是借花落象征时光的流逝以及友情的飘零。“憔悴故交相见稀”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思念和期待重逢的心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新丰别友人》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一个特殊节日——寒食节。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二天,是古代人们祭祖扫墓、禁火冷食的日子。在这个时期,人们往往会有离别之情,因此赵嘏选择了这个特殊的时刻来表达他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左右,赵嘏生活在长安一带,他与一位好友即将分别。这一时期的赵嘏生活并不如意,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仕途坎坷。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困顿和挫折,让他更加珍视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在寒食节这一天,他选择与新丰的朋友道别,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
此外,赵嘏所在的唐朝中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这给他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忠诚,这种情感在他与友人的离别之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寒食新丰别友人》这首诗中,赵嘏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离别场景,表达了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