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汤饼后进翁展墓饮嵩山踏雨泳归在行相继
溪桥三日雨轻过,归影苍凉雨奈何。
诗落邙山松柏后,相看有愧少陵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上的石桥经过三天的细雨轻拂,归来时影子显得有些苍凉,无可奈何雨中情。这首诗落在邙山的松柏之后,对比起来,还是觉得对杜甫的亏欠更多一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湖:湖名,位于中国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部。
2. 汤饼:煮面条供食用的食品。
3. 翁展:人名,生平不详。
4. 嵩山: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一座山脉。
5. 雨泳:雨中游泳。
6. 行相继:依次而行。
7. 溪桥:乡村小桥。
8. 轻过:轻易度过。
9. 归影:归去的身影。
10. 苍凉:荒凉或冷清的样子。
11. 雨奈何:雨中无法应对。
12. 诗落:诗歌停留之处。
13. 邙山:河南郑州市北部的一座山。
14. 松柏:松树和柏树。
15. 有愧:表示做了不好的事或有损尊严的事而感到惭愧。
16. 少陵:指杜甫,因他曾居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东湖、汤饼、进翁、展墓、饮嵩山、踏雨泳归等一系列活动之后的心情。首句“溪桥三日雨轻过”,点出了连绵的雨水和湿漉漉的环境,为全诗营造了苍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归影苍凉雨奈何”则表现了作者在这样环境下显得无奈的心境。
“诗落邙山松柏后,相看有愧少陵多”,诗人以杜少陵(杜甫)自比,表达了对于自身才华和成就的自谦与不足。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湖汤饼后进翁展墓饮嵩山踏雨泳归在行相继》是南宋诗人张埴创作的一首描绘出游、怀念亲人的诗。此诗创作于宋理宗淳祐年间(约公元1241年-1259年),此时南宋王朝日渐衰落,战争频繁,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埴正值中年,他的家乡河南开封正处于金朝与南宋的边境地区,饱经战乱。他深感人生无常,故借此诗表达对亡亲的深切悼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期人们因战乱而生活困苦的普遍现象。
此外,这首诗也展示了张埴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出游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希望能够远离战火,过上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