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菊后

标题包含
菊后
重来风已落,寒叶集荒阶。 竖子欺人老,先生笑道乖。 便寻梅寄陇,无救橘逾淮。 明日过法去,窊尊倒入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埴"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的知名度不高或者信息不够明确。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比如他所在的领域、他的主要成就等,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重新来一次的风已经落下,寒冷的叶子汇集在荒芜的台阶上。年轻人欺骗我这个老人,但先生笑着说他们无知。就寻找梅花寄给遥远的家乡吧,却无法挽救橘子越过淮河。明天我将离开这里,把那凹陷的酒杯倒入我的胸怀。
去完善
释义
1. 菊后:指菊花凋谢之后。 2. 张埴: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一位文人,字伯微,号可斋,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 3. 重来风已落:表示再次来到这里时,秋风已经消逝。 4. 寒叶集荒阶:寒冷的落叶聚集在荒废的台阶上。 5. 竖子欺人老:小子欺负我年老。这里“竖子”是蔑视用语,意为地位低下的年轻人。 6. 先生笑道乖:先生笑着表示自己的谦虚。“乖”这里是谦虚的意思。 7. 便寻梅寄陇:立刻去找梅花种植在山间。 8. 无救橘逾淮:没有办法帮助橘子越过淮河生长。这里的“橘逾淮”是成语,指事物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9. 明日过法去:明天就依照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10. 窊尊倒入怀:把矮脚的酒杯斟满酒倒入胸怀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菊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期待。首联描绘了菊花凋谢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冷寂的氛围。颔联通过“竖子欺人老,先生笑道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豁达。颈联则抒发了寻找美好事物的渴望,却无法挽救现实困境的无力感。尾联则以明日的理想生活作为寄托,将情感的宣泄推向高潮。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菊后》是南宋诗人张埴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菊花凋零景象的诗歌。据学者考证,这首诗大致创作于公元1170年左右,正值宋金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南宋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而张埴恰好经历了宋金之战,因此他的诗多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 《菊后》描述了菊花凋谢的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界生命的咏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当时的文人往往以花喻人,借花寄托理想情操,张埴亦不例外。他将菊花看作君子之节操,象征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正如他在其他诗中所言:“风露秋将老,霜天晚更清。贞姿元亮宅,疏影少陵亭”(《梅溪杂咏》)。 值得一提的是,张埴在诗中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一方面感叹秋日的消逝,另一方面又期待春的到来。这种矛盾心态反映出当时文人在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乱时的无奈与信念。总的来说,《菊后》这首诗歌不仅展示了张埴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南宋时期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